为什么说《袁氏世范》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在中国古代家训史上,有一本非常紧张的家训册本,那就是北宋袁采所撰的《袁氏世范》。清代四库馆臣赐与它极高评价,以为它“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该书不但为教导袁氏子孙所写,也写给“田夫野老、幽闺妇女”,说理深入浅出,别开生面,国内外不少学者均对此书有研究。
袁采,字君载,生卒年不详,浙江衢州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其为人才德并佳,时人歌颂他“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袁采编写的《袁氏世范》,重要分为“睦亲”“处己”“治家”三个局部,别离从与亲人相处、自我提拔、管理家庭三方面谈立品处世、待人治家之道。无论是哪一局部,袁采都力图从实践出发,从本身对生存的不雅察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力,对家风家教提出最老实的见解。
“睦亲”局部,袁采谈到怎样对后代等量齐观。他写到,为什么有些后代对怙恃不那么孝敬,尤其是一些宗子长女对怙恃多有埋怨?那是由于宗子长女以为怙恃在面临诸多孩子时,不克不及同等看待本身。幼子幼女刚出生时,又萌又乖,“虽他人犹爱之”,况且本身的怙恃呢?但此时,也每每正是家中宗子长女“损动器用,得罪伤害”、本性勃发之时。此时怙恃很轻易“移其爱父老之心而更爱幼者”,导致对宗子长女较为苛刻,对幼子幼女则宠爱有加。袁采提示为人怙恃者,既然选择养育多个孩子,就应该相识后代在差别发展阶段的状态,岑寂理智地看待,“不成恣意而行,使父老怀怨,而幼者纵欲,以致破家可也”。
“处己”局部,袁采谈到人到中年的自律。他写到,一些白手发迹的人行至中年,奇迹上已有所劳绩,“见所作事无不快意”,变得怠惰贪心起来,并且还以为已经拥有的统统“独能长远,不成粉碎”。他们不知道,粉碎本身好梦的人就出生在家中,“曰子曰孙……恨其父祖目不及见耳”。子孙没有时机感觉父祖在年轻时的励精图治,耳濡目染的却是尊长们“志气洋洋,贪多图得”的状态,他们又怎么大概守住家业,乃至逾越尊长呢?为进一步阐明人到中年更需严酷要求本身与后代的原理,袁采还报告了一个小故事。他说,我熟悉的一位父老,辛劳一生,建了一所大宅院供家人居住。竣工后,他请建屋子的工匠们在新屋的东厢房用饭,并对客人们先容说,这是为我造宅第的人;又将族中子弟布置在西厢房用饭,对客人们半开顽笑地说,这是未来卖我屋子的人。很不幸,末了被他说中了。
“治家”局部内容也非常富厚。他谈到“远亲不如近邻”的题目,“睦邻里以防不虞”,融洽的邻里干系对付家庭建立非常紧张。他举了一个背面案例来阐明本身的不雅点:从前有一位士医生,平常仗着本身位高权重,看不起周边的邻人,乃至“残虐邻里”。有一天,对头来烧他的屋子,杀他的家人,邻人们居然相互申饬说:万万不要去救火,假如去了,火熄之后,不但没有劳绩,这家人还要由于我们靠近了他家的宅第来与我们打讼事,猜疑我们偷取他家财物;“若不救火,不外杖一百罢了”。依照宋代执法,假如邻家失火,周边的住户若不脱手相救,都必要受到杖刑。这位士医生通常不注意与邻人维持和睦的干系,导致碰到磨难时邻人们宁愿受罚也不肯帮助,“此其平常暴虐之效也”。
《袁氏世范》通篇闪灼着理性与温情之光,虽距今已近千年,仍值得鉴戒与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