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和发明明代贤臣朱正色《朱氏族谱》手抄孤本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新华社记者6日从河北省南和县文保部分相识到,文保职员克日在该县贾宋镇朱营村发明明代贤臣朱正色《朱氏族谱》手抄孤本,该族谱完成于明朝万历十三年十二月(1585年),距今已有434年。
朱正色,明顺德府南和(邢台市南和县)人,明万历甲戌科进士,历任县令、兵部员外郎、兵备佥事、兵备副使、巡抚、右副都御史,官阶正二品。
据相识,新发明的《朱氏族谱》为线装手抄本,族谱笔迹清楚,摆列工致,楷书字体苍劲有力。末页写有“万历十三年冬十二月正色书于酒泉容膝亭”等。因年代长远,族谱纸张已发黄,根本保管齐备,局部已经破坏。《朱氏族谱》具体纪录了朱氏谱系分支生长环境和朱正色修业事情进程,同时纪录了朱氏家规、家训、家礼及治家格言等。
河北文史学者兰剑辉先容,《朱氏族谱》保管较为完备,脉络清楚,对研究明代贤臣朱正色汗青以及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存及书法、家风等具有较高汗青代价。
相干链接:“万家生佛”朱正色
朱正色(1538年—1606年),字应明,号和阳,明顺德府南和县朱营村人。明万历甲戌年进士,历官县令、兵部员外郎、兵备佥事、兵备副使、巡抚、右副都御史,官阶正二品。他能文能武,安定兵变、管理黄河,被本地黎民尊奉为“万家生佛”;他曾在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的故乡为官,张居正曾夸赞说,“吾县二百年间,仅见此官,纤尘不染,百废俱兴,非常品也”。朱氏后代留有朱氏家训:
木有其本水有其源朱氏家属代代相传鼻祖伯占
分支繁衍七世正色政绩斐然偃师吏治江陵除奸
黄河益民肃州靖边浩然正气万民歌颂吾辈子孙
德孝为先连合邻里善待老残互忍互让其乐无穷
服从纲纪心阔胸宽费力创业克勤克俭光宗耀祖
朱正色自幼在怙恃的辅导下习文练武,智慧过人,勤劳勤学,德才兼备。他8岁就读私塾时,一日千里,且还要求增长课程。其发蒙老师误以为他扰乱秩序,非常气愤,可时间长了,老师发明他的结果远远凌驾了和他一起学习的儿童,刚刚熟悉到朱正色乃一奇才,随对他因材施教,更加造就。今后,他的学业猛进。十二岁入县考,十三岁就府第,补博士门生。1574年(明万历二年)进京会试,一举中第进士,被选派到河南偃师任知县。朱正色到任河南十个月后,调任河南卫辉府汲县知县,还未到任就被已是当朝首辅的张居正选中,而改任湖广荆州府江陵县(张居正的故乡)知县。其时江陵县留任的旧吏对他说,应到京面谢张阁老。朱正色却说:“我出任江陵,是为黎民兴利除弊,初到任,尚未给黎民服务,就去献媚上司,这种恶习从今要丢掉。”朱正色在江陵期间革除弊制,一时间江陵百业旺盛,出现出一片升平情形。在他调离江陵县时,万人送别,依依不舍。本地黎民还为他立碑,以供怀念。
1585年(万历十三年)正月初二日,朱正色衔命到甘州(银川)肃州上任,整理兵备,参与宁夏平叛。宁夏前任巡抚遇害后继任宁夏巡抚。
宁夏的刘东阳等原父母官吏,野心勃勃,计划称霸宁夏,拥有叛军10万余人,已占据40余城,黎民怨声载道。朱正色单骑赴银川率军作战,用水攻、诽谤等战略之计,奋战两年,安定兵变,收复宁夏。时人评价其有“子房之帷幄多筹,仲淹之甲兵夙富”的韬略。
之后,朱正色继承留在宁夏,助种田、治黄河,把南和的棉花、粮食种子运到宁夏,帮忙黎民耕耘,医治战役创伤。并引黄河水浇灌农田,使万万亩荒地酿成了良田,宁夏遂富裕不变。人称“天下黄河富宁夏”,就是朱正色治水的效果。他还曾向朝廷提出十条治水发起,朝野上下盛誉其为“十道本”。本地黎民称朱正色是“万家生佛”,寓意指受黎民敬爱的父母官。
但是,在接下来的封赏中,其他将帅纷纷邀功请赏,得到许多名利,只有朱正色泰然处之,天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仅升朱正色为副都御史,世袭锦衣卫百户。天子食言,其时朝中有许多报酬他鸣不服。
厥后,当万历天子相识到事变的本相后,顿觉有愧怍之意。除严责兵部不如实报告请示外,越发欣赏朱正色的宽厚为人。特颁诏书,在朱正色的故乡南和为朱家创建了三座高峻的石牌楼,并亲书“安定内地坊”、“金吾世胄坊”、“天恩覃敷坊”以旌表其功。在朱正色去世后,又特批白银几十万两,为其营造了高规格的陵墓。明亡后,加之战乱灾荒和光阴腐蚀,朱正色墓也倍遭粉碎。开国后,朱正色墓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维护单元予以维护。
朱正色在外为官几十年,固然政绩卓著,但是这期间,他的两个孩子因灾荒在故乡短命,他的父亲也因恒久缅怀儿子而双目失明,因此,已是浑身疾病的朱正色辞职回籍。
朱正色回到南和故乡后,并没有制止本身的搏斗。他还使用本身的身份,积极与邢州官府和谐引百泉水以济南和,使南和县成为南国江南的富庶之地。他在故乡建了一座书院“十方院”,教书育人。他教的门生中有两位官居二品,七品以上者达数十人,为国度造就了大批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