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春秋以后的王谢望族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春秋中期,高姓开始形成。今后,在各诸侯国之间打来打去的光阴中,高姓人因战乱等缘故原由不时播迁。不外,即便云云,大多数高姓人仍生存在今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南方地区。楚国灭掉越国后,一支高姓人经吴越之地进入楚国,终极到达了海南。
高姓是在齐国形成的,因高傒是周天子赐封的齐国“守国”上卿,厥后代子孙在齐国的职位非常特别,高姓在齐国拥有较紧张的职位长达200多年。正由于云云,高傒的子女不成防止地卷入了其时的政治斗争,并因败北而外迁他乡。
高固支系,到高竖叛乱而崩溃
高傒玄孙高固(高宣子),在齐惠公、齐顷公时是上卿,多次代表齐国出使鲁、晋等国。齐顷公10年(公元前589),齐国和晋国发作鞌(今山东济南市西北)之战。
战前,高固只身闯进晋军虎帐,一边捡起地上的石头朝晋军打去,一边乘隙捉住一名晋军,抢过晋军的一辆战车,把桑树根子系在车上,以示与其他的晋军战车差别。
然后,高固驾着战车回到齐军虎帐,在虎帐中巡回奔跑演说,展示勇气,极大地鼓动了齐军的斗志。不外,由于齐顷公轻敌,齐军末了照旧大北而归。
高固的儿子高厚,为齐景公时的大臣,曾担当过太子光(齐庄公)的老师。齐灵公改立令郎牙为太子后,高厚受托出任太傅,帮手令郎牙。
高厚身居高位,不成防止地卷入齐国的上层团体斗争。在任太傅时,曾和国氏一起把齐国执政大臣崔杼摈除到卫国。齐灵公病危时,崔杼乘隙迎立太子光即位,派人杀死高厚。
高厚的孙子高止(字子容),也是齐国医生,曾经与各国医生一起为杞文公构筑新的都城。但高止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喜好惹是生非,又居功自傲,独断专权。
齐景公4年(公元前544),高止被齐国宗室大臣公孙虿、公孙灶充军到了燕国。高止的儿子高竖,以高氏封地卢邑(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西南)为按照地举行抵抗,发动叛乱。
齐国雄师包抄卢邑,高竖无法反抗,只得提出一个条件媾和:“只要保全高氏的子女,就把卢邑送还国度。”齐国同意了,高竖交出卢邑后,投奔了晋国。至此,高固这一支系在齐国失势崩溃。
高偃支系,受到田氏家属倾轧
只管云云,高姓人在齐国的上卿职位仍没有摆荡。齐人把高傒的另一支后代中的高偃立为齐国高氏的继续人。
公元前490年,齐景公病重,把令郎荼拜托给上卿国夏和高偃的儿子高张(高昭子)。高张时任齐海内相,曾多次衔命出使他国,与各国诸侯一起修成了周王城,并与国夏率兵诛讨过鲁国。
齐景公死后,国夏和高张立令郎荼为齐国国君(晏孺子)。权势很大的田氏家属的田乞,不肯让令郎荼继位。第二年,田乞团结齐国的医生们率兵入宫。高张、国夏听说,带兵来救,效果在路上败北。高张见局势已去,只得投奔鲁国。
高张儿子高无邳(高无丕),也是齐国医生,曾在齐荀公元年(公元前485)带兵诛讨过鲁国,13年后又率兵抵抗过晋国的入侵。高氏在齐国失势后,他逃奔到了北燕(今北京大兴区东南)。
在田氏家属的倾轧和打击下,尤其是田齐国创建后,高姓在齐国的政治底子丧失殆尽,纷纷出走他国。此中,高傒第10世孙高量,官至宋国司城(六卿之一,执掌国政)。高量第10世孙高洪,东汉时为渤海郡太守,定居在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奠基了高姓的渤海郡望,此是后话。
南海人高固,帮手楚王建广州
春秋战国时,南方的郑、燕、宋、晋、鲁等国和南边的越国等,都出现了高姓人的身影,这和齐国高姓的不时外迁有必然干系。
《广东通志》纪录,东周显王时,楚威王灭掉南越国(今广东一带),南海人高固归顺。富有才干的高固受到楚威王欣赏,被任命为宰相。
高固喜好学习和研讨学问,常常劝诫楚威王多看看书。但楚威王日理万机,没那么多时间看书。高固就节选了《春秋》一书中叙述成败的40篇文章,献给楚威王。高固任宰相期间,创建了楚庭(今广州市),在楚庭兴办学校,“文教日兴。”为广州教诲奇迹的开端振兴做出了紧张孝敬。
听说,其时有5个神仙骑着5只羊来到楚庭,5只羊口衔着谷穗。神仙把谷穗送给本地人,并祝福这里的人今后永无饥荒。然后,神仙化作一缕青烟腾空而去,5只羊留在人间化为石头。
本地人以为这是一个佳兆,绘制了5个神仙和5只羊的头像,作为高固对楚庭的劳绩。广州“五羊城”名称即由此而来。如今广州越秀公园内,还保管一座刻有“古之楚庭”的石牌楼。
在高固的帮手下,楚国渐渐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高固自称是齐国高姓的后代,他的子孙在广东生长繁衍,高固被尊为广东高氏鼻祖。
郑国高克,不受待见逃奔陈国
实在,春秋时最早见于史籍的高姓人,是郑国医生高克和高渠弥,比高傒要早。
高克不知咋的,在郑国混得不怎么好,各人都不待见他,郑文公叫他带兵到黄河滨驻扎屯守。高克不知底细,傻呵呵地待在那边,满心期盼着构造召他归去。谁想,他成了被天下忘记的人,脚底都长出树根了,还不见郑文公让他撤回的关照书。
时间一长,高克没解体,他部下的部队先解体了,士卒逃的逃,散的散。高克一气之下,也避难到了陈国。郑国报酬此还给高克作了一首诗《清人》:“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飞翔。清人在消,驷介镳镳。二矛重乔,河上乎清闲。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郑国高渠弥,发明鱼丽阵战法
比拟高克,能文能武的高渠弥在郑国混得风生水起,深受郑庄公的欣赏。高渠弥不单积极到场郑国高层的政治斗争,还为郑国创建功绩。
郑庄公37年(公元前707),周桓王以郑庄公不去朝见他为由,率周王室部队及蔡、卫、陈、虢等诸侯联军攻打郑国。高渠弥统领郑国中军迎战,协同郑庄公,大北联军。
值得一提的是,高渠弥发明创造的鱼丽阵战法初次表态并大显神威。所谓鱼丽阵,是围绕战车疏散设置步卒的一种作战阵法,因车与车之间形似鱼鳞,故名。
作战时,战车在前,步卒疏散设置在战车摆布和背面。战车上的甲士假如出现伤亡,可由步卒增补上去,继承战斗,形成车步协同共同、攻防机动自若的战阵体系,即所谓“先偏后伍,伍承弥缝”。
这种阵法,讲求车步协作的精密性,可有用维护本身、杀伤仇人,是高渠弥对古代军事战法的一大孝敬。由此看来,郑庄公欣赏高渠弥,是很有原理的,不是瞎搅的。
只管云云,高渠弥和郑庄公的儿子太子忽的干系欠好。郑庄公任命高渠弥为卿时,曾受到太子忽的劝阻。太子忽以为,高渠弥品德差、宇量小,有才无德。但郑庄公不肯隐藏人才,对峙提升了高渠弥。高渠弥和太子忽由此结下梁子。
郑庄公去世后,郑国出现争取王位的内乱。公元前696年,避难在外的太子忽返国即位,是为郑昭公,想找捏词撤除高渠弥。高渠弥小心翼翼、到处警惕,时候防范着郑昭公。如许的煎熬日子过了一年多,高渠弥着实受不了了,决定先动手为强。
公元前695年,高渠弥趁与郑昭公一起外出狩猎的时机,将郑昭公射死,立郑昭公的三儿子令郎子亹为郑国国君。第二年,高渠弥伴随子亹去参与齐襄公主持的首止(今河南睢县东南)诸侯会盟大会。大会上,子亹由于没有拜谢齐襄公,惹得齐襄公很不兴奋。
齐襄公暗中安插伏兵,盟会时,将子亹杀死,以此杀鸡儆猴,宣示其霸主的权势巨子。同时,高渠弥也被齐襄公车裂。尚有一种说法是,齐襄公此举是在为冤死的郑昭公主持公正。
在高氏一些族谱中,有的尊奉高渠弥为受姓鼻祖。
孔子门徒高柴,七十二贤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另有高柴、高渐离这两个高姓人值得说一说。
高柴,字子羔,也称子皋、子高、季高,春秋末卫国人(一说是齐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性格直爽、尊礼孝亲、执法公正著名,曾追随孔子环游列国,宣讲儒学。高柴个子不高,性情仁爱,对怙恃极为孝顺。
高柴很有政治才干,他的挚友、在卫国做宰相的师兄子路,保举他做费邑(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宰(相称于县长)。今后,高柴出任卫国士师(又叫士史,执掌禁令刑狱的官职),不徇私舞弊,按法例服务,为官廉洁,执法公正,有仁爱之心,受到孔子的歌颂和卫百姓众的歌颂。
高柴在鲁国、卫国先后4次为官,是孔门门生中从政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鲁哀公15年(公元前479),卫国产生政变,高柴逃离卫国前,劝子路不要回宫去,但子路拒绝了劝阻,效果回宫遇害。
为躲避追杀,公元前481年初冬,高柴避难到陈国阳夏梁乡(今河南太康县高贤乡),设馆讲学,教出了遍布陈、郑、宋、卫、蔡、楚、鲁、晋等国凌驾3000名的门生。听说,高柴活了128岁,他在梁乡待了88年,死后葬在本地。为怀念高柴,本地人把梁乡更名为高柴,明朝时更名为高贤。
高柴是春秋战国时闻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头脑家、教诲家,他对中国儒教、哲学头脑的生长,具有紧张的影响。
东汉永平15年(72),高柴开始被祭奠。唐开元27年(739),高柴被封为共伯。北宋大中祥符2年(1009),高柴被改封为共城侯。南宋咸淳3年(1267),高柴以共城侯身份从祀孔子。明嘉靖9年(1530),高柴被改称为先贤高子。
孔子以为高柴憨直忠实,“柴也愚。”朱熹解释说:“愚,是知缺乏尔后知有余。”以是,按照孔子对高柴的评价,高柴后人把“厚余”作为高氏的堂号,是为厚余堂。孟子有个门生叫高叟,听说是高柴的裔孙。
燕人高渐离,一代刺客载史册
《史记·刺客列传》纪录说,高渐离是战国末期的燕人,以宰狗为业,善于一种叫做筑的乐器,是荆轲的好伴侣。燕国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在易水送行时,他击筑和唱。
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国派兵灭掉燕国,并追捕太子丹的门客。高渐离只得更名换姓,给他人当下人。一次,主人家有客人击筑,高渐离不由得展露了一手,由此表露了本身的身份。
秦王听说后,非常欣赏高渐离击筑的武艺,没有杀他,只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当宫廷乐师,为本身击筑。时间一长,高渐离和秦王的干系越来越近。
高渐离始终没有忘记本身的任务,暗暗地把铅放进筑里。机遇成熟了,高渐离趁进宫为秦王击筑时,举起筑向秦王砸去,但没有击中。时机一失去,就是致命的效果,高渐离被秦王杀掉了。
高渐离的活动,在司马迁看来,是壮举,把他写进了《史记》中,成为与荆轲一样千古留名的一代刺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