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晋商重信义,治家“六禁绝”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山西祁县乔家堡乔氏是清末民初著名天下的贸易家属,是晋商的代表。乔氏家属最早可考的鼻祖是乔守纪,历经繁衍生息,传承至今已历15世,代表人物有: 乔贵发:乔氏发迹鼻祖,幼年怙恃双亡,俯仰由人。清乾隆初年,“走西口”,靠拉骆驼、当伴计、卖豆腐等,不惮劳苦,创下家业。 乔致庸(1818—1907):乔贵发的孙子,字仲登,从前饱读诗书,发愤仕途,但兄长早亡,他挑发迹业重担。因儒学功底深厚,治商有方,秉持“首重信,次重义,三为利”的原则,以“戒懒、戒骄、戒贪”的精力,锐意进取,不时开辟,将其贸易和金融字号扩展至平、津、东北,直到长江流域。极盛时期,海内各通都大邑险些都有他的字号。 乔映霞:乔致庸的孙子,字锦堂,为人夺目强干,敢作敢为,19岁就从乔致庸手里接过乔家的家业。他深受祖上熏陶,服从家规家训,生长了家业,维护了家属的繁盛。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不雅镇乔家堡村,是晋商乔氏家属的祖宅,由在中堂、德兴堂、宁守堂、保元堂和花圃构成,总占地面积24000余平方米,现已开辟建立成为国度5A级旅游景区。 此中在中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保管齐备,是国度级重点文物维护单元。从空中俯视,整座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衡宇,修建面积4175平方米。 乔家大院为全关闭的城堡式修建群,三面对街。外围是关闭的砖墙,高10余米,上层有女墙式的垛口,另有更楼、眺阁粉饰其间,显得气魄雄伟,威严高峻。全院结构严谨,计划精良,修建讲求,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深。各个院落门庭挂有楹联、匾额,内容多为儒学的修身治家警句,亦为家训,如“慎俭德”“书田历世”“百年树人”“为善最乐”等,既有书香的浓厚,又有艺术的雅致,被誉为“南方民居修建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乔家家规家训 乔家祖居祁县乔家堡,从乔贵发创家业始,乔家由贫苦农户生长成巨贾巨贾,从只身一人繁衍为生齿浩繁、人才辈出的望族。壮盛时期,乔氏家属数百生齿聚族而居,乔产业业遍布天下,独领风骚200多年。乔家之以是家兴族旺和乔家的家规家训干系密切。 乔家家规始立于乔氏发财鼻祖乔贵发,美满于乔家成绩最大者乔致庸,为乔氏族内口口相传,历代子孙铭刻于心的“六禁绝”:禁绝纳妾;禁绝打赌;禁绝嫖娼;禁绝吸毒;禁绝虐仆;禁绝酗酒。 乔家家训重要是乔致庸借用明末清初闻名理学家、教诲家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和自古传播民间的修身格言等,择其要,作为家训,如“有补于天地者曰功,有益于世教者曰名;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是谓功名繁华”,申饬子孙好学养德,行善于世。 乔家家训还表现在乔家大院的楹联、匾额中,诸如:“厥德惟修”、“为善最乐” “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经济会通守规律,言词安宁去雕镌”等,要求家人朴拙、老实、诚信、守端正,不巧舌辞令,蒙混他人。 乔致庸,是将乔氏家业推向壮盛之人。他以儒学引导贸易谋划,取得众人瞩目标乐成。同时,儒学也是他的治家之道。他择儒家名言佳句,题写成匾额、楹联,或悬挂或镌刻在乔家大院的各院各房遍地;并将广为传播的《朱子家训》和昔人修身格言等刻在堂屋、门厅和内室的墙上,让子孙们劈面朗读,低首默诵,心心念念做人办事的准则,乔家也由此形成了流芳百年的家风。 家风之一:和为贵,家睦族旺 乔致庸的堂号“在中堂”和他的名字一样,取“中庸”、“执两用中”之意。这是儒家头脑的焦点,乔家以此为基,形成了“和为贵”的家风,讲求调和、均衡。 乔家是各人族,一个堂就是一支,几十个堂在一起生存,险些没有产生兄弟反目、妯娌交恶、婆媳和睦、子嗣相争的事。家大业大生齿多,哪能事事无漏洞?件件都公正?一个字“和”,不计算,不攀比,不争斗,漂亮容纳,以是家庭和睦,氏族旺盛。 李鸿章对乔家“和为贵”的家风非常欣赏,赐予乔家如许一幅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盼望其他家属也能像乔家一样“子孙贤、兄弟睦”。 家风之二:重修德,人正事兴 乔家大院正门影壁的“百寿图”双方,有一副春联,上联是“损人欲以复天理”,下联是“蓄道德而能文章”,横批“履和”。意思是当人的欲望与天理辩论时,要按捺人欲顺应天理。这正是乔家“重修德”的家风。 “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小,知欲圆,行欲方”;“为人作事怪人休深,望人休过,待人要丰,自奉要约”。 乔氏子孙要做到的,最紧张的一点就是修身,而这个修身要怎么做到呢,就是家庭让你耳濡目染,让尊长言传身教,形成后人的一种自发的举动风俗和规矩态度。 乔氏家属“在中堂”子女 乔守玮说:“我听我的怙恃说过,当时候山西很多多少有钱人家都有戏台,但乔家没有,我其时还小,我就问说为什么没有戏台,他们说怕看这个戏以后玩物丧志。” 家风之三:讲诚信,以义取利 “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经济会通守规律,言词安宁去雕镌”,这些楹联讲的都是朴拙、守规,不言过实在,不暴躁张皇。乔致庸常常申饬儿孙:做生意办事主要的是以“信”为重,以信誉得人;其次是“义”,不骗人,不哄人,该得一分得一分,不赚昧心钱;第三才是“利”,不克不及把“利”摆在首位。 1930年,山西省银行宣布20元晋钞兑换1元银元,这一下老黎民丧失很大,但是乔家服从诚信,就是我们败尽家业也要给存款户一元晋钞兑一元银元,乔家几代人服从了信义。 家风之四:乐念书,百年树人 “百年燕翼惟修德,万里鹏程在念书”“书田历世”“百年树人”“念书滋味长”,这些楹联、匾额,折射着乔家尊师重教的家风。 乔家设私塾,让氏族子弟不分男女,不管亲疏,同等上学念书。乔家对任教的老师非常敬重,每位老师都配书童奉养,炊事与主人雷同,还让老师坐上席。老师回家主人们要送到大门外,等老师上车以后才干返回。 家风之五:慎俭德,勤俭持家 财产最轻易发生浪费无度、奢华糜烂、摆阔逞凶的民风,这也是家业衰败的隐患。为此,乔致庸常说:“有钱不克不及浪费,浪费则对钱不敬,不敬则冒犯钱,冒犯钱则受穷。” 家风之六:善为先,无私讼公 乔致庸将“为善最乐”的匾额高悬在正房门楼上,对子孙说:“唯无私才可讼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他把行善行善看成治家要义。为帮忙乡邻,乔家常年把三头牛拴在门外,谁家要用就牵去,黄昏再送还。乡邻如有病无钱求医大概家景困惆怅不了年的,只要找到乔家门前,都可以得到接济。 家风之七:怀天下,兴家报国 清光绪元年到三年,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所需经费均由乔家大德恒、大德通两大票号存取汇兑。 1938年,抗日部队一个连来到乔家堡村,乔致庸的孙辈乔映奎、乔映璜,把刚买来的护院兵器全部捐给抗日记士。另一孙辈乔映庚,大义凛然支持宗子乔倜从军救国,为晋商乔家的德、义、忠、信、善,增加了动人的一笔。 巍峨的大院,精致的修建,是乔家留下的物质遗产,而严酷的家规、睿智的家训、垂范的家风,是乔家留下的精力财产,它们和大院一道,历经光阴的洗礼却不褪色,散发出奇特的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