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朱家骅:人间未遂青云志,天上先成白玉楼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朱家骅(1893年5月30日-1963年1月3日),字骝先,浙江省湖州府吴兴县(今湖州市吴兴区)人,中国近代教诲家、科学家,政治家,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定人、中国当代化的先驱。中国百姓党内亲德国派人士。朱家骅曾任中华民国中心研究院总做事、署理院长,还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及测验院副院长、教诲部部长、交通部部长、浙江省当局主席等职务。 朱家骅六岁入邻舍私塾 朱家骅清光绪十九年四月十五日(一八九三年五月三十日)生于浙江省吴兴县小港里鹤和堂。其鼻祖自临安游学湖州,遂在此定居,至家骅为第十六代。累世谋划南货业。父云舫,母姚氏。家骅为幼子,大兄家麟(祥生),二兄家骐,及两姊一妹,尚有兄姊各一人,皆不育。 家骅六岁(1898)入邻舍私塾,发蒙师为江梅村。十一岁(1903),改入县城马军巷沉氏家塾。是年六月丧父,翌年四月丧母,改入北坝沉氏家塾,始读《四书》。十三岁,改入南浔正蒙学堂。十四岁,暗里剪去辫子,被目为小革命党。十五岁,改入南浔公学,年底结业。 十六岁(1908)赴上海,在通运公司识张人杰(静江)。是年九月,考取同济德文医学校,为自费生,随纳少华博士(Dr. Nasauer ) 习德文。升入二年级后,史地、动植物、理化等课,均由德人传授。十八岁(1910),因受曹砺金、沉士远、沉尹默诸师影响,已具革命头脑,见报载汪兆铭(精卫)谋刺摄政王消息,大受冲动。乃于六月赴南京,欲谋刺两江总督张人骏。十九岁(1911),闻黄花冈叛逆消息,与学太徐霁生等提倡构造中国敬死团。八月,武昌叛逆,敢死团筹办在沪叛逆事情,推家骅为驻汉代表,乃偕黄伯樵等二十余人赴汉口。因从军未果,被红十字会派至德国人构造之重伤兵病院办事,历时三个月。 民国元年(1912),家骅二十岁,竣事病院事情,于一月尾返沪,方知敢死团曾参与攻打江南制造局之役,对上海规复不无孝敬。在通义银行识吴敬恒(稚晖)、李煜瀛(石曾)等人。时同济准备工科,改称同济医工学校,乃返校,改入工科。民国三年三月(1914),随张人杰乘西伯利亚铁路卧车赴德自费留学,先到盖尔森教堂城(Gelsenkirche)之荷兰矿场练习半年,于十月入柏林矿科大学攻读。 民国五年十月(1916),矿科大学并入工科大学,为第七院,家骅参与测验后升三年级。时值第一次天下大战,德国粹生多已从军,依划定一班不满三个德国粹生不克不及开课,家骅班上常常仅有三其中国粹生,故无法继承修业,遂于十二月十五日脱离柏林,取道丹麦、瑞典、芬兰、俄国,回到上海。 知人善用,力荐罗家伦 傅斯年做门生时,北大一共28位传授,仅比傅大4岁的朱家骅是其时最年轻的传授,教德语。中国当代史上第一批精英,每每都和德语有关,蔡元培真正弄通的就是德语,鲁迅和郁达夫的德语也相称不错。朱家骅年事不大,却是德语界的老先辈。他曾在德国粹习过工科,采矿工程系;学这个,又与出国前读同济德文医学堂有关,这学校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他照旧老资格的革命党,17岁时,汪精卫在北京行刺摄政王,受其影响,他乃至想在南京刺杀其时的两江总督张人骏。辛亥革命前,他提倡构造了中国敢死团,被公推为团长。武昌叛逆发作,成为最积极的到场者,随黄兴去武汉增援,真枪真刀冲锋在前。 革命乐成,民国当局嘉奖有功者,酬勋一批革命党人出国留学,名单中有汪清卫,有吴稚晖,有戴季陶,也有20岁的朱家骅。末了经费没着落,他不得不自费留学。从1914年到1924年,他两次去德国,第二次是公派,拿到博士学位,继承在北大教书,本地质系传授,兼德语系主任。 朱家骅是百姓党的左派,与共产党的李大钊并肩战斗,阻挡北洋当局。由于被通缉去了广州,假如留北京,很大概会像李一样被张作霖绞死。今后,他担当中山大学传授,地质系主任,很快又成为校长。他还当过中心大学校长,时间很短,没什么太大建立,唯一可说的,只是知人善用,力荐了罗家伦。 1930年9月12日国务集会议决朱家骅继戴季陶第二任中山大学校长。11月在南京百姓党三届四中全会时骝公发起“设立编译专处总领译事(国立编译馆)”一案,经大会通过,构造专门人才编译外洋名著,让国人可以或许相识外国科学文化。 南京失守前,朱家骅筹款抢运北京故宫国宝 1933年5月4日,“中德学会”在北平建立,朱家骅为董事。其时美国推行伶仃主义的政策,对中国抗日救济有限,英法都自身难保,倒是德国给了中国相称军事救济。这此中朱家骅起了极其紧张的作用。他使用当年留学德国及厥后来创建起的干系,鼎力大举举行交际宣传。其一,约请一大批德国的军事照料。在朱的积极之下,德国军事照料在中国事情达十年之久,为蒋介石剿共、抗日立下了汗马劳绩。其二,夺取德国的互助与救济。1926—1944年,险些全部的中德条约都经朱家骅之手。其三,帮忙从德国购置兵器弹药。八一三淞沪会战时,蒋介石中心军所配备的兵器装备就是朱家骅所购。日本对此非常恼火,不时向德国施压。 1937年9月,朱家骅又先容蒋纬国到德国粹习军事。1936年底,蒋介石调朱家骅为浙江省当局主席。此时43岁的朱家骅一到任,就大刀阔斧地整理政务、扩充冗吏,处罚贪污、清算财务、强化治安。但是当他委曲把衙门架子摆好,还没有来得及大有可为时,1937年七七卢沟桥变乱产生,8月13日日军打击上海,日寇铁蹄敏捷迫近浙境,吴山越境顿成狼烟火线。朱家骅在省当局的一样平常事件,再也不是“筹措建立”、“拓展实业”,而是应付连续串战时突发变乱。 1939年12月,朱又出任百姓党中心构造部长,主管百姓党党务。在严格的战役情况之中,朱家骅虽身居关键,但时候不忘文化教诲奇迹的生长。抗战初期,朱家骅得知南京朝天宫内存放着一万多箱从北京故宫抢运出来的文物,而南京就要失守,但这些文物却没有经费转移,于是他哀求蒋介石严令南京卫戍司令要保住这批国宝,由他通过中英庚款董事会出钱作运费,让交通部拨汽船抢运,效果,这批国宝被运到贵州;厥后国共内战后期,朱又将它们转运到台湾。1943年,朱家骅得知在敦煌千佛洞摹仿壁画的画家中,有人在偷画,有报酬了本身便利而毁画,于是亲身干涉,保全了这些稀世奇珍,使得我们本日还能看到它们。 抗战时期,中心研究院署理院长朱家骅(一排左五)与百姓当局要员暨局部中心研究院研究员合影 朱家骅家庭生存不完满,曾有二段婚史 1945年5月,百姓党召开六大,朱家骅任中心实行委员,并任常委,7月重任教诲部长。朱家骅作为一个学者而步入百姓党统治的高层,在战乱不时的动荡光阴时候存眷文化教诲奇迹的生长,而他又深受蔡元培的影响,虽居高层而又只管维护知识界的“学术自由”,对知识界各种人才极尽谦恭,在其危难之时施以援手,朱也因而在知识界享有极高的声望。 朱家骅的康健不停不佳,33岁患胃病,应酬多,又善豪饮,胃出血,不时发病,不得不手术。暮年种种疾病骤至,每况愈下。朱家骅的家庭生存不完满,曾有二段婚史,均无子嗣。元配程亦容,于1917年完婚,因子宫外孕作手术,后不孕。程氏很活泼,会弹钢琴、舞蹈。抗战时,她嫌本地伤害生存又费力,避居香港。朱多次接她到重庆,她终不愿。因她风骚善外交,在香港闹得风风雨雨,以至报纸腾载。朱不胜忍受,仳离。1946年朱与王文渊密斯联合,由丁文渊先容,沈尹默证婚。王也无所出,直至1963年朱家骅去世时,由王密斯“遵遗命颁布发表以(朱)八侄国勋为继嗣”。 朱家骅“早岁参与革命,五十余年来,所担当着极其沉重之职务,并且常数职分身,又频仍变更”,体力严峻透支,康健受损,少少顾及家庭。暮年朱家骅凄然一叹:“我从政以来,以公事羁身,责任心重,疏忽了家庭暖和,只怪本身。” 1963年1月3日,朱家骅于台北心脏病寿终寓邸,5月15日长眠于阳明山 。死后,其将小我私家档案捐给中心研究院建立《朱家骅老师档案》,裨益中国近代史研究,他的逝世使中外震悼,专门出书了《朱家骅老师怀念册》。一个星期后,“中研院”院务集会通过,以新建的民族学研究所办公楼定名“朱家骅楼”作永世怀念。1985年该楼撤除,另建行政大楼,“朱家骅楼”消散踪影,只将门口一条路命为“朱家骅路”,一桥命为“朱家骅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