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古代江西为何“状元冠天下”?来看这12台甫门望族的家风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两宋时期,江西一省出进士5142人,占天下的六分之一以上;唐宋八各人江西占了三家;明朝时,江西有进士2724人,占天下的11.9%,最牛的是,明朝江西出任宰辅者达18人,有“朝士半江西”之说。如许的人文泥土滋养了一个个书香家世、王谢望族。像王安石、曾巩他们家,都是一门三进士;诞生出了像朱熹如许的宗师级人物;孕育出了陆王心学如许的不朽头脑。下面一起来看看,江西12个王谢望族都有怎样的家风? 永修“样式雷” 不断改进的工匠精力 世代不坠的诚德家风 ▲“样式雷”烫样 “永修八代样式雷,中国半部古建史。”“样式雷”到场或主持清代皇家修建计划前后长达两百余年,从紫禁城、西苑、圆明园、颐和园等宫苑之擘画计划,到清东陵、清西陵的选址营建,都活泼着“样式雷”的身影。从“敬宗睦族、忠诚孝悌”到“诚信做人、勤勉治业”,再到“将利心退净,为公而当差”,“样式雷”世代寻求的不断改进的匠人理念,根植于修身齐家的人文熏陶和世代传承的家规家训。 金溪陆九渊家属 兄弟六人皆才俊 一门儒风传千年 ▲陆坊 南宋闻名头脑家陆九渊生于“义门”,家学渊源,他的五个哥哥:九思、九叙、九皋、九韶、九龄,皆学识非凡、卓然有成,九韶、九龄、九渊三兄弟还都成为南宋闻名学者,人称“金溪三陆”。陆氏家训“不以不得科第为病,而深以不识礼义为忧”,辅导子孙居家须先正本,孝悌忠信、念书明理,至于一样平常生存则须控制用度、量入为出 。 南昌汪山土库 操修淳笃 矩范严正 ▲汪山土库 南昌市向北40余公里,有一处名叫“汪山土库”的程氏大宅院,占地过百亩,衡宇上千间,近200年来这里名士辈出。清道光年间更是出现了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三兄弟同为地方督抚的盛况,人称“一门三督抚”。忠、孝、廉、节是汪山土库程氏家属家规家训的精华,它申饬程氏族人对国度要忠,对尊长要孝,当官要廉洁,做人要有气节。他们知道,祖宗留下的屋子,再结实也是会倒的,唯有家风正气、仁德道义,才可以光前裕后,世代绵延。 九江浔阳陶氏 陶母陶侃陶渊明 贤廉家声越千年 ▲中华贤母园内“母子情”主题雕塑 九江,古称浔阳。繁衍生息于此的浔阳陶氏在“中华四大贤母”之一的陶母湛氏、东晋名将陶侃、闻名墨客陶渊明等陶氏先祖的影响下,服从“贤”“廉”风采,从“封坛退鲊”“陶侃运甓”“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中罗致精力,编写家规家训,世代传承精美家声。 浮梁沧溪村 遗子孙财帛 不如遗之明净 ▲浮梁沧溪村 位于瓷茶古邑江西浮梁正北的沧溪朱氏古村,犹如千年的窑火,历经百代耐久不熄;又似漫山的绿茶,迎春抖擞发达生气。1000多年来,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以“克己守正,崇礼廉洁”为焦点的家规家训,也口碑相传,享誉江南。 婺源朱熹 落落三百余文 千古“治家之经” ▲朱熹讲学书院之武夷精舍 一代大儒朱熹,本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他把儒学英华和自身的教诲头脑融入抵家规家训之中,写就三百余字的家训名篇《朱子家训》。八百多年来,朱熹后代繁衍生息,已历经三十多代,子孙遍布各地,达数百万之众。然而不论身处那边,《朱子家训》始终是朱子后代配合的人生指引。 修水黄庭坚 遗子万金 不如教之敦睦 ▲修水黄庭坚故宅外景 位于修水县的双井村自古民俗淳朴、人文集合,仅宋代双井村黄氏家属就出了48位进士,此中最闻名的当属宋代大书法家、闻名墨客黄庭坚。“吾族敦睦当自吾子起……”黄庭坚暮年所作的《家戒》一文重复向儿孙们阐明一个原理:家和则兴,和睦则败。 鄱阳刘应麒 不将山川带回籍 ▲渔舟唱晚 刘应麒(1539-1612年),字道征,号芝阳。鄱阳县人,明代闻名廉吏。因不肯与当权者随波逐流,刘应麒频频辞官归乡。每当离任,除来时行装,别无长物。鄱阳刘氏,从唐代始迁祖刘汾到明代刘应麒,其间数十代里,人才辈出,这与其精良的家风有着密不成分的接洽。 婺源詹氏 纯良家风养育“中国铁路之父” ▲婺源高铁站·詹天佑广场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于1905—1909年主持构筑了中国自主计划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彻底击碎了“中国人不克不及独立构筑铁路”的预言,践行了詹氏家属千百年来“正心术、勤职业”的陈腐训诫。詹天佑祖居地在婺源。婺源詹氏传有家训十六条、家约十六条,内容涉及小我私家修养、道德品格、敬业勤勉、爱国情操等方面,为詹氏子弟所世代遵照。 德兴董氏 在家著孝敬之实 居官著忠良之绩 ▲德兴都会风景 位于德兴市海口镇的海口村,汗青久长,建村距今1600多年。海口董氏自唐代鼻祖、江西第一进士董申定居此地以来,尊儒崇学,人文壮盛,中进士者174人,为官者500多人。传家有训,绵绵不停。德兴海口董氏于宋代订定的家规家训,是留给后人善德文化的样本,标注着为官居家景界的高度,把忠、良、孝、顺四个字,镌刻在董氏子孙的血脉里,融于心、化于行。 吉安胡铨 立品忠孝门 传家明净规 ▲胡铨雕像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 “久将忠义私心许,要使奸雄怯胆怯。”深受家规教诲的胡铨,用忠义博得了生前死后名。2000年,江西评比千年之中最良好的十位汗青名流,人们将“江西脖子最硬的人”的这个美誉送给了胡铨。为了能让子孙子女遵家规传家风,一直注意言传身教的胡铨,感念“祖宗创流派之艰巨,未有不自子孙不肖破之”,在去世前不久,专门用古律写下家训。在家训里,胡铨申饬子孙子女要“立品忠孝门,传家明净规。” 江西义门陈 忠孝为本 耕读传家 ▲义门陈天下第一家石碑 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陈姓一族,从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陈旺移家于车桥开始,到北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义门陈氏奉旨分居,历经332年、15代不分居、岑岭时期人数多达3900多口。 义门陈氏建立了“至公无私”的办理体制,出现了“室无私财,厨无别爨”“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宋吕端)之盛况。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民办高等学校“东佳书院”,不少江南名士皆肆业于其家,所藏书贴,号称天下第一。其“家法三十三条”被宋朝奉为“齐家”的范例。 江西局部家规格言警句 ●浮梁沧溪村家规 养子不教如养驴、有书不读子孙愚。 遗子财帛不如遗之明净。 ●朱熹《朱子家训》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黄庭坚《家戒》 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无以猜疑为心,无以有无为怀。 ●义门陈《家范十二则》 苟恶劳而好逸,必舍正而趋邪。 ●胡铨《芗城胡氏家规十条》 家有传礼,服从成法。 ●“样式雷”《雷氏家训十则》 伴侣有通财之义,君子有成人之美,一本之亲务须忧乐相干、有无相济,才是睦族的原理。窃叹凡间人,财帛积而不散……范氏义田传为美事。凡我族属各宜勉旃。 ●婺源詹氏《詹氏家训》 何谓让,戒勿争,忿戾故意不成存。分所宜得亦当让,夷齐求仁便得仁。 ●陆九韶《家制·居家制用篇》 至如奉亲最急也,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鄱阳刘应麒 《刘氏家规十二款》 凡子弟士农工商各勤其业,毋得贪酒淫色、博弈好闲、费时失事、老大无成。父兄时加戒谕,如违族尊警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