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传已久的赵氏四大堂号、十大郡望!有哪些?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堂号是什么?
一户人家的称呼。汗青上的王谢望族大多有本家属的堂号。高峻宽敞的厅堂上,悬挂著誊写堂号的匾额,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挂起誊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本地的老黎民评论某一家属时,喜好以“某某堂”来称谓。堂号发生的宗旨大抵有三:一是牢记先人的郡望,二是彰扬先人的功业道德,三是训诫子弟继续发扬先祖之余烈。堂号包罗郡望总堂号和自主堂号。
郡望是什么?
郡望即地望、郡姓。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划,“望”是王谢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现某一地区国范畴内的王谢大族。地望,即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属,意思是世居某郡为本地所瞻仰,并以此而别于其他的同姓族人。
四大堂号
1、半部堂
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要领减少了地方武装,牢固了中心集权,费尽心机,把天下管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度治得这么好的?"赵普答复说:"我不外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然什么宝物也没有,只有他在世的时间常读的一部《论语》。厥后人以此为堂号。
2、琴鹤堂
宋朝名臣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景祐元年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保致仕。他是个廉洁爱民的好官,由于面颜黑,人称“铁面御史”。与其时的包拯齐名,实在戏曲中的包拯形象正是融合了赵抃古迹。入川后,自奉俭廉,禁吏为奸,蜀风为之一变。后为成都知府。
神宗时,被诏回京师任参知政事,因阻挡王安石青苗法再次入蜀,孤身一人,仅一琴一鹤相随,后再知成都府。当时他为政宽简,故而人民安身立命,黎民生存富裕,以是兴奋地奏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雪白鼓励本身不贪污;用鹤头上的赤色鼓励本身赤心为国。
3、天水堂
天水堂赵姓堂号,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由此形成一个望族,至汉代此族的赵充国封侯入相,功成名就。由此系赵氏望天水,后并以此为堂号。故“天水堂”、“天水郡”成为赵姓的闻名堂号和名誉。
4、鸿声堂
北宋庆积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传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鸿声堂之鼻祖。
九大郡望
1、天水郡
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初置。相称于今甘肃省天水市及陇西以东地域,治地点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
2、涿郡
汉高帝时置郡。此支赵氏为颖川赵氏分支,其开基鼻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代。
2、下邳郡
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地点下邳(今江苏睢宁)。明朝时期废黜。
3、南阳郡
战国时秦国置郡。此支赵氏为天水赵氏分支,其开基鼻祖为东汉太傅赵嘉。
4、金城郡
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置,治地点今甘肃兰州市西,初辖6县。属凉州。建制多有变迁。隋开皇三年(583)废。
5、颍川郡
秦时置郡。此支赵氏,其开基鼻祖为赵王迁后代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
6、敦煌郡
汉王朝于同年置武威、酒泉二郡,敦煌地域归酒泉郡统领。分武威、酒泉两郡之地,设张掖、敦煌二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西部置。
7、酒泉郡
前121年(元狩二年)置酒泉郡。辖黄河以西的匈奴休屠王、浑邪王故地。是河西四郡中最早设立的一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酒泉郡西部置敦煌郡。因“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8、扶风郡
为两汉故右扶风辖区。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四周地域归三个父母官别离办理。三国初年,以右扶风辖区改置扶风郡。
9、新安郡
即徽州与严州大部。本郡位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属于古代的浙西地域,所辖地区为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浙江建德市(寿昌)、淳安县(含原淳安县、遂安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寿昌、淳安、遂安等划归婺州(今浙江金华),隋仁寿三年(603),以新安故城置睦州,治新安县(今杭州淳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改睦州为严州。
10、平原郡
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治地点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称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