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谱学研究用途与方志的编纂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谱学中的史料非常富厚,是编纂方志的一个很紧张的资料泉源。族谱的编制大抵前有序、凡例,中有姓氏源流、先世考、像赞、恩荣录、祠堂、宅兆、族产、族规、家礼、世系、传记、仕宦录、艺文、字辈等,后有跋、附。有的族谱另有大事记、谱引和别的一些专题记叙等等。此中含载的资料与方志各专业志、篇、章密切相干: 1.姓氏源流、先世考重要记述族姓的汗青源流、得姓鼻祖及派系、迁移等环境和郡望、堂号的汗青典故等。此中在志书记述范畴内的生齿登记等代价最大,可为生齿、人物、民政(地名)、文化等专志提供资料。 生齿学或生齿统计学研究的底子是生齿统计数据,但在当代生齿普查或抽样观察之前,任何地域都不存在如许的数据。中国如今的自公元初以来的历代户口统计数在大多数环境下并没有包罗全部生齿,只有在少数阶段与现实生齿比拟靠近。族谱登录该家属的全部成员的姓名、生卒年代日、婚姻状态、后代等。因此可以据此整理出该家属生齿的生命表,盘算出这些生齿的均匀预期寿命、出生率、殒命率、性别比、有偶率、初婚年事、生养率等当代生齿统计学所必需的根本数据。典范的族谱是相称贵重的,由于与官方的户口资料比拟,它们至少有完备、真实的长处。由于修谱的目标原本就为了表现本族的旺盛发达、源远流长,以此告慰祖宗,昭示子女,以是对本族生齿绝不会存心遗漏,也不成能任意虚报。对生卒、婚配的时间和后代数目等数字,由于大多是按照常常性的记载或本族、本支的申报,加上有族规、辈份等因素的束缚,一样平常也是准确的。族谱中的数据总的来说都比官方的登记数正确,而迄今为止还没有发明有哪一种史料中会有如许多、如许具体的生齿统计数据。 2.恩荣录重要纪录朝廷、当局、达官显要对显祖及其家庭成员的封赠、表扬及与本族荣誉有关的笔墨,通过核实,这些内容可为人物、文化、建立等专志提供资料。 族谱就是人谱,是有血亲干系的男子谱。要撰写人物传记,必需使用族谱资料。如《湘乡大界曾氏五修族谱》,谱尊曾参为宗圣,一派祖,传12派孟鲁公迁茶陵,45派霸公南宋时迁衡阳唐福,62派孟学公明清之际迁湘乡大界。大界曾氏出了曾国藩兄弟,名播天下。曾国藩属大界老四房贞桢房,第70派,下有长篇传记,其父毓济,名麟书,号竹亭;其祖父兴,名玉屏,号星冈;其弟传晋(国潢)、传谦(国华)、传恒(国荃)、传履(国葆),都有笔墨先容。谱载李鸿章、郭嵩焘、汪士铎、陈兰彬等名流撰写的祭文;卷三有文正公遗训,另有清同治、光绪天子褒奖曾氏的诏敕、御制碑文、祭文,这些都是研究曾国藩必需参考的原始资料。 3.祠堂、宅兆的纪录较详。祠堂的始建、重修、范围、位置等均有纪录,有的乃至连祠堂的楹联也刊载。有些谱还专设《祠堂志》,记叙相称细致。宅兆每每配有画图,注明葬主名号、位置、四至、风水等。其资料可供建立、文化、民俗、人物等专志选用。 4. 家礼、族规内容庞大多样,涉及范例族人一样平常举动、祭奠、婚姻等方方面面,大局部表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积极的一面,如冠礼、笄礼、婚礼、丧礼、葬礼、祭礼等等,是研究民风学的紧张资料。可为生齿、民俗、精力文明建立等专志或章节提供资料。湘乡《田氏三修族谱》的“家礼酌宜”,仅“丧礼”就有18页,诸如发丧、告祖、入棺、吊丧、祭祀、出殡、守制等各个环节都靡述无遗,有助于相识上湘一带的丧葬运动。 族谱中大多载有“族规”、“家法”、“祖训”、“家训”、“家诫”之类的内容,勿庸置疑,这些内容不少是“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的封建主义头脑。但也有对促进当代文明建立起积极作用的传统伦理道德范例,如敬长老、孝怙恃、尊师长、友兄弟、睦近邻、慎婚姻、崇朴实、戒奢侈、禁打赌、忌荒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本日鼎力大举提倡的道德建立、以德治国。 5.世系、世录是宗谱最重要的内容。不管是接纳欧式(欧阳修所创)照旧接纳苏式(苏洵所创)体例的世系、世录都分为图与文两局部。所谓图,指世系图表,纪录世代血缘承传干系;所谓录,指相干的阐明笔墨。世系录涉及族中成员的名、字、号、辈份、排行、生卒、婚配、后代、职业、文化水平、功劳、葬地、迁移等,是族人的扼要履历。这一局部载息量相称富厚,但大局部资料性不是显性的、直接可用的,必需颠末研究、比拟才干有所获。比方:可以从生卒年统计出这一族人的寿命环境;从子嗣繁衍统计出这一族人在某一时段生齿增长环境;从儿童早殇统计数据与同一时期的灾难、瘟疫、战乱等相并观察,找出因果干系;从职业统计看社会分工,阐发社会经济状态;从文化水平、功劳统计阐发族人教诲环境等。这一局部的内容可为生齿、文化、卫生、教诲、民俗、人物和经济部类等专志提供资料。 6.传记与仕宦录重要纪录族人古迹、科第、任职等环境,是人物传、表的紧张资料泉源,也大概为其他专志提供资料。比方:传记主人的文化运动,可为文化专志提供资料;传记主人的武功记述,可为军事专志提供资料;能工巧匠能为相干专志提供资料;道、释人物能为宗教专志提供资料等。 7.族产及契据在宗谱中占必然份量,此中不乏贵重史料。比方:有的族谱中载有遗嘱、条约、合约、田租契据、祠田办理文书、房祠产出售文契、祖山育林禁约以及因田产、坟场纠纷而引起的讼案和讯断书,其内容,乃至格式、行文都是研究汗青经济难过的原始资料,还可为农业、林业、贸易、税务、财务等专志提供资料。有些资料有其奇特的使用代价。 8.艺文网络有族中文人著作,有的也网络名流撰写与本族有关的著作、文章、诗、词等。在这些笔墨中纪录与一地相干的史料,可为文化和别的相干专志提供资料。 9.胜迹录纪录族人聚居地的胜景奇迹,有的纪录本地十景、八景等,另有的纪录本地的山川、亭、台、楼、阁、桥梁等等,可为旅游、修建、交通等专志提供资料。 10.一部典范的、完备的族谱都市追溯先人的迁移足迹,可以为生齿、民族的形成、活动以及移民环境等提供专志资料。族谱一样平常都具体地纪录了先辈在何时由何地迁到了何地,比拟完备地反应了该家属迁徙的汗青。对付一些自觉的、小范围的、疏散的移民,有关的族谱大概已是唯一的笔墨纪录泉源了。只管一二部、一二十部族谱也不必然找得到完备的答案,但假如能会合多少种有关同一次迁徙的族谱,就有大概作出比拟详细的阐发。在这类资料积聚到必然数目时,再运用科学的盘算要领,就会得到相称可靠的效果。 张国雄在撰写《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时,开始是盼望在古代官方文献中得到直接相识,效果是纪录太少,非常扫兴,只好转向重要使用族谱史料。他阅读两湖族谱500多部,具体地叙述两湖移民氏族迁出地、移民动因、迁移门路、移民生齿、移民与经济、情况的干系。 11.序、跋、附在族谱的首尾,亦含有必然的史料。有些谱族的序文随续修次数的增多而多达几十篇。其内容一样平常涉及本姓源流、鼻祖迁移、定居开基、修谱缘起、谱学理论等,也偶有涉及一些对本族有庞大影响的汗青变乱。跋、附一样平常报告修谱颠末和相干变乱,可为生齿、文化、人物等专志提供资料。 12.大事记及别的专题记叙散见于某些族谱,资料弥足贵重。如福建龙岩《长林世谱》中有大事记,纪录:“本族庞大变乱并有关于一族教诲奇迹、水利、生齿兴替等古迹。”永安《余氏族谱》有《赋役志》、《户籍志》,南平《骆氏族谱》有《事故纪略》,惠安《刘氏族谱》有《迁海记》等。此中多可为正史互补互证的史料,可为相干的专志提供资料。大田魁城《陈氏族谱》内有天然地理、天然资源、农业、贸易、胜景奇迹、民居、功业、交通、电信、教诲、体育活动、文化生存、艺文选等章,严然魁城一乡之志。特殊值得一提的是此中《贡川祭祖》一文所载的陈仪(福开国民当局主席)、陈肇英(百姓党福建党部主任)、陈丕显(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祭祖的一些史实,是正史不载,族谱独占的贵重史料。 家属是社会的根本细胞,谱学研究固然是地方史志研究的底子。族谱的资料详细、具体的水平是别的泉源的史料所无法比较的。比年来的一些社会史、地区史、家属史研究,充实掘客了有关谱学中的资料,取得了令人瞩目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