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爱新觉罗宗谱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爱新觉罗宗谱》是清朝发生的一部大型统谱。 清朝末了一次修玉牒,是在光绪33年(1907)。1915年,逊清廷又关照各地宗室、觉罗呈报户口,预备再次续修家属宗谱6没有了山河,要做这件事很不轻易,不停拖到了1921年农历6月,到次年的闰5月完成。 1935年,宗室熙洽在东北上书给满洲天子溥仪,哀求续修爱新觉罗家属宗谱。次年8月,溥仪下了一道“诏书”,修谱所需的用度,由“恩赐款”项中支用,缺乏局部由本家人捐助。这次修谱由朴厚、钟继、溥瀛、斌碹、今松乔、庆厚卖力。除了汇总、普查资料外,充实使用各宗支的原修族谱。关内京津方面由载涛、载润卖力,把各府族谱正本送到东北。同时,这次修谱还参照了1907年、1922年玉牒,现实上是历次玉牒的总汇。末了用铅字排印,精装为8大册。 首卷转录自《清朝通志》的“爱新觉罗源流”之外,只包罗例言、世系图、世系谱(录)3局部,与平凡的民间族谱略有差别。子孙排行字语(字辈)作为谱录的摆列依据,融人活着系谱之中;一样平常族谱中的“告身(恩纶录)”,记的是家属受到皇家赏赐,爱新觉罗本系皇族,天然也就无所谓皇家的恩纶了;由于历代皇室编有专门的《圣训》,记述了历代先人对子孙的训示,而《宗人府则例》,现实上是以国度立法情势出现的皇族“族规”,在《宗谱》中也就没有一样平常族谱中的“家训”局部;至于像科举、传记、墓图、著述这几局部,同样因皇家各有专门的册本,在《宗谱》中也没有须要重复记述了。 《宗谱》的首册是“星源吉庆”,为帝系图,以及历朝帝后大事,附录妃、嫔及皇后代。别的7册为世系表:甲册为文宗、宣宗、仁宗、高宗、世宗、圣祖、太宗位来世系子孙;乙、丙册为太祖位来世系子孙;丁册为显祖位来世系子孙;戊、己、庚册为景祖、兴祖位来世系子孙。 世系表中的内容,包罗名字、生母姓氏、生卒年代日时、寿数、妻妾、子嗣、爵秩、封赠。差别于竖格玉牒,它没有关于女儿、半子的纪录。 参照本来玉牒的直格情势,这次修成的宗谱改为横格,布面封皮也同一用黄色。今有学苑出书社1998年影印本,分装28册,另索引2册、《星源吉庆》1册。 宗室与觉罗 皇族,依据与历代清朝天子血缘干系的远近,就大者而言,分为宗室与觉罗两大局部. 宗室,是指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后代子孙,也就是努尔哈赤及兄弟们的后代,包罗塔克世系、努尔哈赤系、皇太极系、福临系、玄烨系、胤稹系、弘历系、颙琰系、(日文)宁,系、奕泞系、载淳系、载泥系、溥仪系。 觉罗,是指兴祖福满和景祖觉昌安的后代子孙,另有塔克世兄弟的后代,包罗福满系、觉昌安系。宗室身系黄带子,觉罗身系红带子,以表现贵族的差别因素与职位。宗室又依据与天子血缘干系的远近,分为近支与远支。近支是指天子的直系本支,另有当朝天子兄弟之后代;别的各支则为远支。 宗室因罪斥革者降束红带子;觉罗因罪斥革者降束紫带子。据《玉牒》统计,在宗室各支系中,先后有18个支系被降束红带子: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宗子阿尔通阿宗子舒尔赫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次子阿敏之孙塞克图次子拉哈礼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次子阿敏次子爱度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六子济尔哈朗之孙杨桑宗子务能义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九子脑岱一支; 显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四子巩阿岱一支; 显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五子锡翰一支; 显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八子德玛护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宗子褚英曾孙苏努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九世孙兴瑞之子全亮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次子硕托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萨哈廉宗子阿达礼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五子莽古尔泰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六子塔拜之孙额尔济图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七子阿巴泰四子岳乐十九子务尔占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十子德格类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十六子费扬古一支; 太宗皇太极宗子豪格五子猛我三子延信一支。 在觉罗各支系中,因罪被降束紫带子的,最少有两支: 兴祖福满宗子德世库主子尼扬古子瓦哈宗子阿三一支; 兴祖福满次子刘阐子陆虎臣曾孙塔思护之曾孙长安保十二子丰盛额一支。 袭爵与嗣子 爱新觉罗家属的先世要受到追封,他们的子女子孙也受到清朝的封赐。爱新觉罗家属的先祖自愿封为天子者有4人: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追封为肇祖原天子;努尔哈赤曾祖父福满,追封为兴祖直天子;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追封为景祖翼天子,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追封为显祖宣天子。在他们的子孙中,封为亲王的1人,郡王2人,贝勒 1人,一等男7人,二等男4人,三等男6人,一等子5人,二等子3人,合计33人。 袭爵一样平常分为两种环境:一种是多数皇族的爵位是按辈递降秉承。如父为亲王,子无殊功则1人袭封为郡王,孙无殊功则1人袭封为贝勒,曾孙无殊功则1人袭封为贝子,以下类推。另一种是按原封世代秉承,即所谓“世袭罔替”。清初有6个亲王、2个郡王,他们的王爵以后每代由1人秉承,风俗上称之为“铁帽子王”。清中叶以后,又恩封了4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爱新觉罗的后代子孙,秉承先辈爵位大多是子袭父爵,但却不是如汉族的嫡宗子秉承制,而是在诸子中,选择最具才干、功绩最大者秉承,有的是由最喜好之子秉承,有的是由最心爱的妻妾所生之子秉承。 豫亲王多铎的子孙秉承王爵: 第二代豫亲王是由多铎次子多尼秉承; 第三代是由多尼次子鄂札秉承; 第四代是由鄂札五子德昭秉承; 第五代是由德昭十五子修龄秉承; 第六代先是由修龄宗子裕丰秉承,因事革爵后又由修龄次子裕兴秉承,又因事斥革,末了由修龄五子裕全秉承; 第七代是由裕全次子义道秉承,第八代是由义道宗子本格秉承; 末了一代是由本格的嗣子懋林秉承。不丢脸出,爱新觉罗家属的爵位犹如皇位一样,不是嫡宗子继续制,而是择子继续。努尔哈赤及兄弟的子孙子女,受封及袭爵者多达1978人,包罗亲王 140人、郡王94人、贝勒63人、贝子53人、镇国公88人、辅国公209人、镇国将军148人、辅国将军249人、奉国将军261人、奉恩将军673人。 嗣子重要是为了秉承爵位,但当嗣子秉承的爵位因事革除,他就不再作为嗣子,而要仍回到本支去。如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封为睿亲王,1650年死后无嗣,由同母弟多铎五子多尔博过继给他为嗣子,袭睿亲王爵。次年多尔衮以谋逆被革爵,多尔博固然也就无爵可袭,只好仍回原支。1778年乾隆为多尔衮昭雪,追还原封王爵,世袭罔替。而多尔博早几年已过世了,但仍追以为多尔衮的嗣子,由他的子孙袭爵。 在爱新觉罗家属史上,还出现几个“嗣子世家”。在这几个家庭里,有多名子孙过嗣给他支做嗣子: 一是乾隆十一子永理,他的次子绵懿,过继给他三兄永璋为嗣子; 四子绵偬,过继给他十二弟永(王基)为嗣子; 宗子绵恕的次子奕纶,过继给他四兄永碱之子绵惠为嗣子; 七子绵傧之孙载岐,过继给他十二弟永瑾之孙奕缮为嗣子。 二是道光五子奕谅,他自己过继给嘉庆三子绵恺为嗣子; 他的宗子载濂之子溥修,过继给载濂五弟载津为嗣子; 次子载漪,过继给嘉庆四子绵忻之子奕诘为嗣子; 四子载瀛之子溥忻,过继给道光九子奕谣为嗣孙。 三是道光七子奕误,他的次子载泥,过继给咸丰为嗣子,后为光绪帝; 五子载沣的宗子溥仪,过继给同治为嗣子,后为宣统帝; 六子载洵,过继给嘉庆四子绵忻之子奕(讠志)为嗣子; 七子载涛,过继给嘉庆五子绵愉的六子奕谟为嗣子,后又改继给奕譞的八弟奕诒为嗣子。 辈分与起名 爱新觉罗家属,生子取名成了一件庞大的事变,不外这也仅限于近支宗室。至于远支宗室和觉罗,相对较少受到束缚。 在《爱新觉罗宗谱》中,乳名和小名到处可见。像小明、小喜、小群、小桂、小柱、小贝、筱鹤;鼎力大举、大喜、大林子以及落柱、老疙瘩、老生打。人名中的数字,多数反应的是排行,如小四、小五、小九、二小、二福、二锁、二喜、二秀;二庆、二肥、二胖、二铁、三锁、三福、三秀、三宝、三泰、三德、三寿、三珠、四保、五福、五全、五德、五龄阿、八宝、九龄。盼望生女儿,就爽性给男孩起名叫二凤、芯莲、牛妞。 有些名字,反应出尊长对后代短命的担心,如钉铸、铁锁、所林、拴柱、留住、保住。另有如汉人叫“狗剩”的,是想过往的妖精对这条小命嗤之以鼻。盼望孩子长大坚固、勇猛、有福分,就叫石头、石柱、铁山、铁柱、虎哥、顺哥、远福。 在远支宗室和觉罗中,利用数字取名也是一个特点。多以孩子出生之时家中白叟的年龄来取名,如五十九、六十八、七十二、八十三,反应了人们延年益寿的愿望。同时,这种要领无需高妙的文化,轻便易行,琅琅上口。在《宗谱》中这类名字在300个以上,从五十起,不停到九十,九十以上较少。这些人也多数是无爵无职的,纵然有爵职,爵不外奉恩将军,职不外参领、佐领。 入关前,爱新觉罗家属按满族风俗,从名字上分不出辈分。入关以后,康熙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给子孙取名也接纳辈分字。他生有35子,除短命的11子外,24个儿子同等利用“胤”字作辈分字,还划定儿辈为“胤”字辈,孙辈为“弘”。字辈,曾孙为“永”字辈。 1722年,雍正依照避忌的端正,他的那些兄弟,再用“胤”字作辈分字就不符合了,于是同等改为了“允”字。惟一的破例是,厥后怡亲王允祥病逝,雍正的说他“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以是,专程规复他的名上的“胤”字。 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王容)画了一幅《岁朝图》,进呈给孝圣皇后,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厥后,他取此中的“永绵亦(奕)载”4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1776年,又划定以后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颐、曼,而别的人仍用永、绵作字辈。 1825年,从大臣选出的10个字中,道光帝钦定了“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焘闾增祺”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 胤弘颐曼奕载溥毓恒启焘闾增祺。假如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字辈是第7代,绵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闾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1937年,溥仪又增: “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 那些支派较远的宗室,每每也有本身的字辈。如豫亲王保泰的后人,“载”字辈改用“常”字,“溥毓恒启”字辈,别离用“松柏清国”4字。 在宗室中,天子亲兄弟的子孙出生后,要奏请天子来取名。另有奉旨更名的,至于对废宗室的更名,则具有处罚的意味。雍正下旨八弟允祺改为“阿其那”,九弟允糖改为塞思黑,允祺的儿子弘旺改为菩萨保。对原废太子允礻乃的儿子弘皙,乾隆帝把他开除宗籍,还更名为四十六。 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族失去了统治民族的职位,爱新觉罗家属的特别职位摆荡了。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下,民国初年出现了满人变动姓名的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