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中华姓氏变迁:改姓·赐姓·贬姓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中国人非常器重姓氏。中国姓氏汗青久长,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紧张构成局部。姓氏是一种非常安定的文化征象,先人留下的姓氏,无论美与不美,子孙必需世代相传,不得随意改变。“坐不改姓,行不更名”是中国人的家属血缘情结。但是,天下上没有稳定的事物。随着社会的生长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特殊是政治因素的变革,促使某些姓氏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付整个姓氏体系而言,仍旧是个体的、局部的,有的是临时的,却又是遍及的、常常产生的。 改姓题目。中华民族是一个各人庭,除汉族以外,另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汗青上有的有姓、有的没有姓。在中华民族大融合中,很多少数民族改用汉姓,或依照汉族风俗新创本身的姓氏。比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拓跋氏、慕容氏、贺兰氏等都改用了汉姓。据《魏晋·官氏志》纪录: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二十年(497)颁诏将皇族拓跋氏改为元氏(天下第一姓),同时把113个拓跋氏族改为汉姓。隋唐时期及厥后的契丹族创建辽国、女真族创建金国、蒙古族创建元朝、清军进入主中国,都有大批兄弟民族改用汉姓。中国汗青上有很多复姓,包罗多字复姓,这些复姓重要来自关西、代北少数民族姓氏音译汉字,在利用历程中渐渐简化,有的浩繁字复姓到二字复姓再到单字姓,以是留用到如今的复姓数目水多。这些都是在社会汗青生长历程中,由于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中出现的社会文化征象。 社会政治生存中出现的个体改姓征象,重要有: 遁迹改姓,或称逃难改姓,汗青上许多。春秋时,卫国孙林父赶走献公,另立殇公为君,殇公为了谢谢,把叔邑(今河南濮阳东北)封给了他。厥后孙林父失宠,逃往晋剧,厥后代怕受株连改为戚姓。西汉时《史记》编撰者司马迁,陕西韩城人,因李陵案受宫刑。其家属怕受株连,将司马分生,长门在司字前加一竖改姓同,二门在马字前加两点改姓冯,今陕西韩城同、冯两姓三百多户两千馀人,实为司马迁后代。西汉“三杰”之一韩信被吕后诛杀,萧何暗将韩信小子送西南遁迹,其子拆“韩”字一半为姓。今广西韦姓局部报酬韩信后代。北宋民族好汉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其家庭遭株连,有一支族人逃到安徽涡阳,将“岳”字倒写成“丘”(ya)字为姓,今涡阳和沈阳有此姓。南宋民族好汉文天祥抗元“军溃于空坑,被执,眷属叛逃于楚北崭水永福乡,改文为闻”以为姓,当代闻名墨客闻一多即厥后裔。明末清初,山东淄博西南出现一个昃姓,天下独此一家,别无分支。据皇族逃到莱阳坡庄,这时太阳落坡,倍感难过,想起《千字文》中有“日月盈昃”句,《说文解字》曰:“日在西方时,侧也”,侧者昃也,遂以昃为姓,在坡庄住下来,厥后子孙繁衍,形成一个昃家庄。今世经济学家于光逮,为逃难,1937年三次改姓,末了改姓于。 避忌改姓:所谓避忌,是批帝王将相、贤人主座及尊者尊长的名讳要回避,不克不及任意写、任意用,不然要犯讳,犯讳要受到严肃处罚,乃至杀头。汉光武剑秀,发迹之前与庄子陵和睦,同吃同睡,无事不成探讨。剑秀当了天子后,有子名庄,庄子陵就改姓严,隐居到桐庐富春江垂纶。汉安帝父名庆,其时的庆姓改为贺生。为避晋景帝司马师名讳,其时的师姓改为帅姓,厥后师、帅两字并存,实为一姓。唐玄宗李隆基时,为避基字音讳,姬姓自愿改为周姓,这是造成陈腐的姬姓当前生齿不多的一个缘故原由。唐惠宗名纯,其时的淳于姓同音回避改为于姓。宋代名相文彦博本姓敬,他祖父为避晋高祖石敬瑭名讳而改姓文。晋亡规复敬姓。厥后听说宋太祖赵匡胤父名为赵敬讳,又回改姓文。在封建期间,“至圣先师”孔子的名讳类同帝王,清代雍正年间提倡“尊师重道”,为避孔子名讳,不时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同等加右耳写作“邱”,于是在中国姓氏家属中又添一个邱姓。近代台湾名士丘逢甲,去掉右耳规复丘姓,今丘、邱并存。据永嘉岩头《金氏宗谱》纪录:岩头金姓本姓刘,因“其三世祖讳允当公以才干擢用于吴越王钱戮,因刘字与王讳戮字同音,故赐姓金”,即去刘(繁体)字卯、刀而成金字。 在农村常见的另有过继改姓、入赘改姓,如或人无子,修宗谱时,要招别姓报酬继子或招赘半子,被招人须改为主人姓。有的孩子随母再醮,也得改为继父姓。宋代名相范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随其姓,名说,举进士第,迎其母为养,还姓,更其名”。人们还经常见到一些讹错改姓的环境。如萧姓有些人会便把萧字写作肖字,久而久字,便把肖姓看成萧姓,把萧何写作肖何,殊不知肖与萧是两个完全差别的姓氏。同样,有人常把传姓写作付姓,把傅抱石写作付抱石;把詹姓写作占姓,把詹天佑写作占天佑;把潘姓写作泮姓,把瞿姓写作巨姓,把虞姓写作于姓。《百家姓》上阎、闫两姓,实在是一个姓。浙南有人将戴姓生造为“六”姓,说戴字有十八画。 赐姓,改姓中一个非常紧张的种别,在阶层社会里,险些每个朝代都有。据《新唐会·世系表》纪录:“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睚,赐姓张”,这是张姓得姓之始。泰顺《林氏家乘》载:“殷少师比斡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赐姓林氏”,这是林姓得姓之始。明代帆海家郑和,回族人,原本姓马名三保,因保驾有功,明成祖赐姓郑,改称郑和。旧时,统治者给臣民封赐姓氏,以示恩宠,最高统治者把皇族姓氏赏给有元勋民叫赐国姓,这是最大痛爱和褒奖,是一种莫大的精力嘉奖,其作用远远凌驾物质赏赐,这是天子褒奖元勋、拉拢民气的一种奇妙本领。如汉高祖刘恩赐元勋娄敬和项伯缠为刘姓。最典范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李姓本是小姓,李姓人并不多。唐朝初年,徐、邴、安、社、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钱、舍利、朱邪、董、罗等姓的局部人,另有一些少数民族,因助唐开国有功,唐太宗赐为李姓,李姓今后巨大起来,渐渐成为中国三大姓之一。雷同的封赐另有德、穆、文、武、昭、幸、惠、宠等。 贬姓。统治者赐姓,有赐国姓,赐美姓,另有赐恶姓,也叫贬姓,完全从统治者的好恶出发。统治者常把一些意义欠好的字逼迫加给那些罪臣家属为姓。东汉延熹初年,外戚梁冀独览朝政,骄奢淫逸,为汉桓帝所诛,桓帝将其家属贬为薄氏。南朝齐时,巴东王萧乡背叛,齐武帝将厥后人贬为虫萧氏。虫萧是一种长脚毒蜘蛛。南朝梁时,武王萧纪造反,梁元帝令其改姓饕餮。饕餮是传说中一种贪吃残暴的怪物。隋炀帝杀掉犯上反叛的杨玄,并将其家属贬为枭姓。唐高宗将谋逆的宰相窦怀贞贬为毒姓。最典范的是武则天时期,王皇后和萧良娣反叛被武则天所杀,武则天改王皇后为蟒氏,改萧良娣为枭氏,以解心头之恨。稍后,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动等起兵反武则天,厥后都被贬为虺氏。武则天还杀侄子武维良、武怀远,并贬厥后为人蝮氏。唐玄宗时,新兴王李晋和平静公主同谋背叛,事败被杀,玄宗将李晋族人改为厉氏,不许姓李。清朝雍正年间,山东一支马姓人冒犯了天子,被贬为“骂”姓,世代沦为贱民,直到民国初年,才在马字旁添立报酬亻马姓,表现重新得到做人的资格。汗青上的蛸、蝮、莽、勃、黥、兀、杌、虺等,都是封建王朝君权独裁的产物,是封罪人家属的一种极大的精力处罚和代价污辱。 可喜的是,那种鄙视性的贬姓,本日已不复存在。已往那些遁迹改姓或逃难改姓,本日也没有了。姓氏,在当初作为一种族群的标记,原先那种社会功效和神密感如今已经根本消散。本日,姓氏和名字连在一起,作为某小我私家的标记罢了。在新社会里,大概也有改姓环境,那完满是差别性子的改姓。假如有合法来由举行改姓,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