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对书吏下最严整治令:克制需索讹诈、馈送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所谓书吏,是中心与地方衙门中,专门卖力文书处置惩罚与档案收存职员的总称。他们多是科举落第的知识分子,虽无官的名分,却利用着官员的局部职权。康熙帝暮年,“政宽事省”“无为而治”。诸多权要飞扬跋扈、腐化屈曲、不视政事,只依赖幕友和书吏服务,以致吏治废弛松弛,各衙门书吏“人多庸猥,例罕美满,乃至夹私诬罔,行贿行文”(章学诚《文史通义》)。对书吏步队中的这种败北情弊,雍正帝曾锋利地指出,官衙书吏“纤尘不染者仅一、二人罢了”(《清世宗实录》),已严峻松弛和妨碍国度的行政。因此,在他即位后,针对部院衙门的书吏举行全面清算整肃。
谕令革除“部费”
“部费”,是中心部院的书吏向地方公然索要种种小费的俗称,上下皆知,果然行之。以兵部为例,据档案载,仅陕西兴汉镇(今从属安康市)的兵丁,每年就要摊派凑银300两,作为到部服务之用,此中庆祝表笺诸事每年送部费40两,呈报册籍诸事每年送银24两,这些已成定例。
雍正帝相识到这一环境后,于雍正八年(1730)三月颁谕指出:兴汉一处云云,则各省与此处相类者亦必不少;兵部书吏云云,则其他部院衙门收取部费者亦定是大有人在。“此皆表里胥吏等相互勾通,巧扬名色,借端科派,以饱私囊。”“着告示各省营伍,如有似此陋规,即严行禁革。如部科书吏人等仍前需索,或于文移册籍中存心搜求,着该管大臣等具折参奏。”(《雍正朝华文谕旨汇编》)
严禁需索讹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