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甲午战役前日本特工陈诉:“大清全民败北”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致远战沉(资料图) 本文摘自《绝版甲午》,雪珥 著,文汇出书社,2009.11 “大清全民都败北” 1889年4月,荒尾精向日本顾问本部递交了乐善堂特工们的第一份紧张结果:有关中国局势的阐发陈诉--《复命书》。这份陈诉以为,清国的“上下败北已达顶点,纲纪败坏,仕宦逞私,祖宗基业殆尽倾颓”。而中日两国“唇齿相保、辅车相依”,在列强虎视眈眈下,清国一旦不保,日本势将骑虎难下。因此,“清国之忧本日本之忧也”,日本要先发制人。今后由驻华特工们提供的连续串局势陈诉中,最光显的就是夸大中国的全民败北,而不但是政界败北,然后夸大日本必需先改革中国,才干连合中国反抗西方。 在这方面,阐发最为深刻的,是宗方小太郎。甲午战役发作后,宗方小太郎对其上一年草就的阐发陈诉《中国局势之倾向》举行了全面的修改。他起首阐发中国的年财务收入仅有9074万两银子外加523万石米(作者注:清廷在1893和1894年两年的财务收入均在8300万两摆布),以中国之大,这是很不般配的。据他现实观察,民间的现实税赋是此外表岁入额之四倍,并且此类“定额以外之收入,一钱不入国库,均为父母官吏所私有”。他以为,中国向来行贿之风盛行,父母官肆意刮削大众膏血,逞其私欲。因此雍正帝时始设养廉银,随官位之尊卑于俸给之外另行支给,拟以此杜绝其收敛之弊。但滚滚之势,非戋戋制法所能禁遏。时至本日,“'养廉'二字实已辜负雍正之深意,仕宦舞弊之势日见加剧。” 其时工具方均有不少人看好中国即将崛起,坚信以中国之富厚物产,如能积极革新,则“成为天下最大强国,雄视工具洋,风靡四邻,当非至难之也”。但宗方小太郎对此不以为然,以为这是“见其形而下未见其形而上者”,不雅察一个国度也和不雅察人一样,应当先“洞察其心腹”,然后再“及其形体”。他眼中的中国固然外表上在不时革新和进步,但“如同老屋废厦加以遮盖”,经不起大风地动之灾。其时中国最闻名的革新者和国务运动家李鸿章就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可算是两人有配合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