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姓别婚姻 氏别贵贱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甲骨文“姓”字
金文“姓”字
小篆“姓”字
连日来,媒体上热炒的两大“改姓”消息不但引起人们的遍及存眷,并且引发一片众口纷纭。一个是被确定为“姓氏革新”
试点县的安徽长丰县将掀起性别同等的“姓氏革命”,孩子出生后假如随母亲的姓氏,可以得到1000元嘉奖;另一个是陕西商洛市商州区以及河南郑州、荥阳等地许多姓苟的人由于本身的姓氏难堪不时,连游泳都被讽刺为“狗刨”,乃至有人声言“宁肯不给孩儿上户口,也不克不及让他姓苟!”于是“寻根溯源”,发明“苟”姓人在五代十国时期本来姓“敬”,由于要避后晋天子石敬瑭的名讳,忍痛去掉“文”而改姓“苟”。现在,纷纷将苟姓改回到敬姓……那么,这两大“改姓风浪”是改姓氏吗?在中国古代,姓与氏是一回事吗?
姓字的本意
是女人生的后代
姓氏如今每每被连在一起用,然而,从姓氏的本意来看,二者本来并不是一回事。
姓,会心字,从女,生声。“女”为女性、女人;“生”为生养、出生。“女”“生”为姓,其本意即为女人生的孩子随母亲姓。姓的甲骨文中,“生”像植物抽芽的样子,表现万物生生不息,正如人类代代相传。对付姓,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表明非常明白:“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资质因生以为姓。”班固在《白虎通德论》卷九中也同样说明了其“女”“生”的本意:“姓者,生也,人禀气候以是生者也。”
昔人的名字极为庞大,由姓、氏、名、字、号五个局部构成,以是,姓氏最早是离开的,并不是一个词。姓发生于前,氏出如今后。据考据,中国人在五千年前三皇五帝时期已有了姓,并且,后代最初都随母亲姓。在母系社会,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后代都是同姓,姓字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后代,代表了一种血缘干系,是家属基因的连续。以是,一些陈腐的姓如姬、姜、姚、妘、妫、姒、嬴等,都是女字旁。显然,姓所标记的血缘干系最早是由女性来确定的。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便是姓发生时的社会配景。
姓“别婚姻”
氏“别贵贱”
到了伏羲氏族社会时期,随着同一先人所繁衍的子孙越来越多,一个家属每每会分成多少支系,并散居到各个差别的地方。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存姓以外,为了彼此区别以表现本身的特异性,便要取一个称呼作为标记,如许就发生了“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属全部子女的配合称呼,“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差别支系。氏族社会时期实验“族外婚”,同一个氏族的男女不克不及完婚,“姓”因而也起到了“别婚姻”的作用。这便是《通志·氏族略》所云:“姓,以是别婚姻,氏,以是别贵贱。”《国语·周语》纪录:“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可见,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秦汉以后
姓和氏合二为一
周代,姓氏制度已相称精密,成为宗法制度的紧张构成局部。“礼不娶同姓”被以执法的情势确定下来。《通志·氏族略》纪录:“贵者有氏,贱者著名无氏。”也就是说,先秦时期,夫君称氏,女子称姓,但姓与氏都是贵族才有权利用的称呼,没著名字的布衣黎民,人们同一以其职业称谓,如庖丁是对姓丁的厨子的称谓、优孟是指姓孟的俳优等。商周从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著名无氏。氏同而姓差别,婚姻可通;同姓不成通婚。
秦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并徐徐合二为一。《通志·氏族略》纪录:“秦灭六国,子孙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更将姓氏混同成一个观点。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此中乃至出现了孔子“字仲尼,姓孔氏……”实在孔子本来姓子,孔是他的“氏”。
“敬”姓汗青上
曾两度改“苟”姓
至于敬姓改“苟”姓等改姓的难堪,则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避忌征象。古代避忌的端正许多,据起迄年代与《春秋》雷同的《公羊传·闵公元年》纪录:“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而自愿改姓大多是为逃难或避天子的名讳。商纣王时期的比干本来姓子,被害后他的儿子为逃难就在子后加了个“小”字,改姓孙;司马迁遭受宫刑后,他的儿子有的在马前加了两点水,有的在司字的左边加了一竖,改成了姓冯或姓同……
因避天子名讳而改姓的更是家常便饭,南宋闻名史学家郑樵在撰写的《通志·氏族略》中曾枚举出不少:“籍氏避项羽讳,改为席氏;庄氏避汉明帝讳,改为严氏;师氏避晋景帝讳,改为帅氏……”因避西楚霸王项籍的名讳,姓籍的改为姓席;因避汉明帝刘庄的名讳,姓庄的改为姓严;因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姓师的改为姓帅……别的,另有因避汉宣帝刘询的名讳,姓荀的改姓孙;避华文帝刘恒的名讳,姓恒的改姓常;避汉哀帝刘欣的名讳,姓欣的改姓喜;避汉哀帝父亲刘庆的名讳,姓庆的改姓贺……
此中,汗青上姓“敬”的人家遭遇的改姓风浪最为曲折,后晋死亡后,为避石敬瑭的名讳改成“苟”姓的家属大多改回
“敬”
姓,但是到了宋代,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祖父赵敬的名讳,又不得不再度改成“苟”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