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的树木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芙蓉国里尽朝晖傅抱石/作
东风杨柳万万条傅抱石/作
毛泽东出生于山区,从小就认识山、喜好山。毛泽东在诗词中重复吟咏山,有专门以山为题的诗作,如《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六盘山》《七律·登庐山》;提到山的诗句更是不乏其人。毛泽东把山作为富厚的审美题材,写得仪态万千、瑰玮雄奇、模样形状飞扬,而对树木好像着墨不多。实在,毛泽东诗句中的树木,同样也是寄义富厚,令人回味无穷的。
毛泽东有频频专门提到了几种树,但详细所指却并不雷同。《七绝·赠父亲》“埋骨何必桑梓地”一句中,“桑梓”是两种树,也是故里的代名词。唐代墨客柳宗元的《闻黄骊诗》中就有“乡禽何事亦来此,今我生心忆桑梓”之句。毛泽东诗句中的“桑梓”语意约定俗成,与他脱离韶山外出修业的心境非常契合。在《七绝·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力”中,“杨树”指田鸡所处的天然情况。在《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中,“杨柳”一语双关,既指杨开慧、柳直荀二位义士,又指杨树、柳树两种树,特指雪白的杨花柳絮。而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东风杨柳万千条”中,“杨柳”不但仅是树木,更是新中国繁荣情形的生动写照。“杨柳”不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泛指柳树,与植物学分类中所说的杨树没有任何干系。在古典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缱绻的常见意象,名篇佳句不可胜数,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羌笛何必怨杨柳”(王之涣《凉州词》),“杨柳青青江程度”(刘禹锡《竹枝词》)。
在《七绝·为李进同道题所摄庐山神仙洞照》“暮色迷茫看劲松”和《七律·有所思》“青松怒向彼苍发”两个诗句中,“劲松”“青松”说的都是松树,代表着正面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代名词。1944年,在《柳树和松树》一文中,毛泽东曾经高度歌颂松树的气势派头:“松树发育发展,不怕起风下雨,寒冷之中也能岿然屹立,松树有原则性。”《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和《七律·冬云》“梅花欢乐漫天雪”傍边所歌颂的“梅”,坚冰不克不及损其骨,飞雪不克不及掩其俏,险境不克不及摧其志,俨然就是毛泽东的品德化身。被毛泽东推许备至的“梅”,既是一种花,也是一种树,只是人们更多地将其视为花,好像都忘了它照旧一种树。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道》“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中,“蚂蚁缘槐”典出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槐”就是槐树,所谓大槐安国不外是老槐树下的一个蚂蚁窝,毛泽东用“蚂蚁缘槐”表现对仇人的鄙视。“蚍蜉撼树”语出韩愈《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此处的“树”本来是指李白、杜甫的诗文,毛泽东赋予它全新的内在,泛指公理的气力大概奇迹。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枯木朽株齐积极”中,“枯木朽株”也与众不同,绝非通常意义上的残枝败叶。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曾对英译者口头表明:“‘枯木朽株’,不是指敌方,是指本身这边,草木也可帮我们忙。”《古代兵略·天地》:“金城汤池,不得其人以守之,曾不及培楼之丘、泛滥之水;得其人,即枯木朽株,皆可以为敌难。”共产党向导的战役是人民战役,得道多助,就连“枯木朽株”也成为怜悯革命、支持革命的一股气力,这是革命部队“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力之源。
在有的诗句中,毛泽东提到树时,泛指天然生长的树,只是一种衬托。比方,在《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天马凤凰春树里”中,用“春树”交接季候,标明万物苏醒,春意盎然。在《五律·看山》“飞凤亭边树”中,飞凤亭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在《七律·和柳亚子老师》“索句渝州叶正黄”中,只见叶子不见树,黄叶标明秋日。重庆会商期间,柳亚子向毛泽东索要诗稿,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相赠,时值深秋,故曰“叶正黄”。
必要夸大的是,毛泽东是偏于豪迈的墨客,他的作品更多地出现出境像阔大、气魄恢宏的特点。毛泽东既见树木,更见丛林,他诗句中的树木既有个别形象,更有宏不雅掌握。比方,“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沁园春·长沙》);“万木霜天红绚丽”(《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参天万木,千百里”(《念奴娇·井冈山》)。毛泽东视通万里,放眼望去,着眼点不是单独的山峦,更不是孤零零的树木,而是群山逶迤,树木成林。再比方,“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赠父亲》);“踏遍青山人未老”(《清平乐·会昌》);“绿水青山枉自多”,“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在这些诗句中只见“青山”,未提树木,但却是到处树木参天,生长繁茂。这种“青山”是好的生态,是美的风物,毛泽东对其心驰向往,赞不停口:“兵士指看南粤,越发郁郁葱葱”(《清平乐·会昌》);“山河云云多娇”(《沁园春·雪》);“山河如画”(《念奴娇·井冈山》)。
固然,毛泽东对茂密的山林也不是一味地推许,偶然乃至会加以褒扬。比方《如梦令·元旦》“路隘林深苔滑”一句,山路局促险要,森林茂密幽深,青苔湿滑难行。这里的“林深”酿成艰巨险阻,不时激起毛泽东的高昂斗志与征服欲望,正所谓“万水千山只轻易”(《七律·长征》)。
(function()
{
var
s
=
"_"
+
Math.random().toString(36).slice(2);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