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汉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汉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其有云:“皇天既付中百姓,越厥版图,于先王肆。”范畴所指,仅仅是周人对本身所居关中、河洛地域罢了。至春秋时,“中国”之涵义渐渐扩展到包罗各巨细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卑鄙地域。尔后,又随着各诸侯国边境的展拓,“中国”亦不时向周边延伸,而终极成为当今雄踞东方的泱泱大国之名。 我国汗青上第一个朝代为夏朝。当时,黄河道域所居之先民自称“中原”,或简称“华”、“夏”。“中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楚失中原”之语。唐孔颖达疏云:“中原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者,美也,夏者,大也,连缀而用之,其词义雍容至美。 而考“中国”一词之转义,当为中原各诸侯国,中者,居中之意也;国者,诸侯之土封国也。中原诸国别离将南北工具四境诸民称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因参照体系差别,其所指亦有差别。大抵可分为以下6个条理:一是指京师(都城),如《诗经·民劳》所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地域,即京畿。如诸葛亮曾对吴主孙权云:“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如《史记·东越列传》云“东瓯请举国徙中国”。四是指本地,如《史记·武帝本纪》云:“天下名山八,而三在夷狄,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之裔居住之地,如《论语集解》云:“诸夏,中国也。”六是泛指汗青上中原或汉族所创建的政权,《史记》、《汉书》中此类称呼不乏其人。自汉代始,朝野上下和文人学士风俗于将汉族所创建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因此,当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也多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创建北魏,自称“中国”,而将南朝称作“岛夷”;同一时期汉族所建之南朝虽迁离中原,却亦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称北魏为“魏虏”。又如在宋辽金坚持时期,辽与北宋、金与南宋相互皆自称“中国”,且互不认可对方为“中国”。因此,在昔人心目中,中国既有地区之定位,又有文化之传承,同时兼有正统之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