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横山书院:辽南唯一保管至今的“古代书院”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前院正厅屋脊上的望兽 编者按: 中国传统古修建、墟落风土情面、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流淌至今的团体影象……浩繁细节与种种元素交错成了大连特有的乡土文化。本报《文化·地理》版今起开设《大连发明之乡土》专栏,出现一个奇怪而丰盛的乡土大连。 文/图 关军 听说人与人相遇是必要一点缘分的,人与修建也是云云。我对横山书院已经向往了许多年,连行车门路都计划了好频频。但不停到客岁春节,才终极得以成行。没想到的是,我今后跟横山书院结下了缘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竟去了四五次之多。作为辽南地域唯一保管下来的古代书院遗址,横山书院的汗青、修建与文化内在极为厚重。 守望复州古城170年 横山书院位于复州城西大街路北,坐北朝南,占地2400多平方米,计有门房5间,大厅5间,工具厢房各7间,后厅11间,后院工具厢房各6间。 书院原是复州正红旗防守尉顾尔马浑将军的府邸,听说在府邸建好后,这位将军还没来得及入住,便升职调往别处,这处府邸便闲置下来。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为给州内高级学员提供一个学习的场合,复州知府章鞠人倡议本地禀生胡绍庭和举人刘祖尧等人募捐集资,半就官邸,半为新建,合而组成书院学舍。 为什么叫横山书院呢?听说与“复州八景”之一的“横山远眺”有关。横山位于长兴岛西端,横卧于渤海海岸,挺秀险要,森列如屏。在天高气爽之际,极目远眺,能看到锦州、山海关尽在烟霞之中。在茫茫的大海里,当水手们望见横山的山影时,就知到了复州。天长日久,横山就成了复州的代名词。横山是古复州境内最岑岭,书院又是其最高学府,故而将其定名为横山书院,同时也拜托了“远眺”金榜的优美愿望。 到咸丰年间,复州知州王廷祯又主持重修和扩建了横山书院。从1844年至1905年,横山书院考取科名的近300人次,此中庠生220名、贡生58名、举人10名、进士2名、翰林1名。这位翰林就是有“复州第一佳人”之称的徐赓臣。 60年只出了两位进士,如许的结果好像并不算好。但毫无疑问的是,横山书院在培养复州学风方面,照旧发挥了比拟大的作用。直到本日,大连文艺界相称一局部名流都来自瓦房店。 “门当”与“户对” 横山书院的大门为三开间屋宇式,门楣上方悬挂着黑底金字匾额,上书四个隶书大字:“横山书院”。门洞中设有一根中柱,两侧的门房为南北套间,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式,在临街一面的墙上设有六边形锦窗。大门前有砖砌照壁一面,门外工具置抱鼓石、石狮各一对,石狮下为须弥座,上面刻有八仙。抱鼓石和石狮风化都已相称严峻。 许多人都把书院大门前的抱鼓石当成上马石,这实在是不合错误的,它的正确名字是“门当”。一样平常而言,文官家宅用方形“门当”,代表书箱;武官府邸用圆形“门当”,寓意为战鼓,这与顾尔马浑的身份也是符合的。除了造型差别之外,有的“门当”上面还镌刻着斑纹,差别的斑纹寓意也不雷同。民间大多用石鼓取代“门当”,因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老黎民以为它能避邪。上马石的形状通常比拟规矩,顶部平展,得当上下马时踩踏。 “户对”是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由于取双数,故名“户对”。以因其形似发簪,也称为“门簪”。木雕的“户对”多装置在门楣上方,典范样式为圆形短柱,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图案多以四序花草为主,也有写祥瑞笔墨的;砖雕的“户对”则位于门楣两侧,图案以瑞兽珍禽为主。“户对”的几多与宅院主人官品职位的凹凸有关,三品以下有两个户对,三品为四个,二品为六个,一品为八个,只有皇宫才干用九个,取“九五之尊”之意。横山书院的大门上有四个“户对”,这与顾尔马浑其时的职位好像又不太相当。 “门当”通常位于门枕石之前,有的人家乃至将二者做成一体,但横山书院的“门当”却在石狮子四周,为什么会离大门这么远呢?这好像也成了一个难明之谜。 中国南方典范的修建样式 横山书院为两进院落清式修建,全部衡宇均为硬山顶,以青砖小瓦为重要修建资料,是中国南方典范的修建样式。硬山顶是指房顶为两面坡的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衡宇的两侧山墙同屋顶齐平或略超过屋面。在中国古修建中,硬山顶修建的品级最低,多用于民居,是四合院常见的屋顶情势。 整座书院的修建品级比拟低,全部木构件都没有施彩绘,只是将其漆成暗赤色。但在屋脊的处置惩罚上,仍有主次之分,大门及前、后院正厅等位于中轴线上的修建,都在正脊两头用了望兽,而工具厢房则是净水脊。望兽张口向外望,其品级要低于吻兽,常用于城楼、铺房、书院、学宫等修建。在大门及前院正厅的梁、柱交代处,均设有雀替,图案别离为游龙纹和水草纹,线条简便流通,不施彩漆,颜色与柱、梁一样,也是暗赤色,造型素雅,色彩古朴,与整个书院的人文气味颇为契合。 在一进院的正房与厢房之间,各设有一个玉轮角门。通过玉轮门即可进入侧院和后院,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这些玉轮角门均由青砖砌成,上覆筒瓦门檐,瓦当图案为款项纹,造型简朴又不失细节。 门窗上棂格式式富厚多彩,这是横山书院修建的另一大特色,有盘长样式、井字样式、回纹样式、工字样式、方胜样式、龟背锦式、套方锦样式、步步锦样式、灯笼锦样式等多种,经典的中国传统窗棂格式式险些在这里都能看到。井字样式棂花图案规整简便,它对应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是祥瑞的象征,同时又有防火的寓意,因此在中国传统修建中非经常见。盘长是空门八宝之一,传入中土后遍及用于种种装饰上,象征永生不老。利用这种棂花表现门前有佛家宝贝辟邪,又寓有主人康健长命之意。龟背锦是乌龟背壳的象形图案,非常标致,也有康健长命、平安然安的寓意。 不停负担着教书育人的功效 从建立之日起,横山书院就不停负担着教书育人的功效,1906年改称横山学堂,1913年改为中师学校,解放后改为复县第二中学,1958年被列为大连市文物维护单元,1997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维护单元,如今是复州城文化馆办公地点地,仍旧负担着遍及文化的责任。 2004年10月,市当局投资60万元对横山书院举行大修,并于次年8月竣工。为了做到“修旧如旧”,横山书院向整个复州城征集清朝年间的瓦片,如今屋顶上80%都是清代瓦片。为防备重新垒砌后挨次杂乱,衡宇的原始瓦片、砖石在拆下来之前都逐一举行编号,在处置惩罚完房顶后再原封不动地“挂”归去。 颠末大修之后,横山书院在前院的西侧制作了一条长40米、宽3米的碑廊,展出与复州汗青有关的碑刻,此中包罗明永乐年间所建石城碑、清乾隆年间所建砖城碑、清光绪年间重修复州城碑、清代爱国将领宋庆好事碑、民国十四年的迁署怀念碑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