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虽称“汉钟离” 原型却非汉代人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明
赵麒
《汉钟离像》
汉钟离像(芙蓉石)
壁画《汉钟离度吕洞宾》
八仙中的钟离权,民间多传说为汉朝上将,以是常称之为“汉钟离”。但汉代史籍并无此人的纪录,有关钟离权的传说至五代、宋初才出现,因可靠的史料不多,这位大仙的身世履历至今仍旧是个谜。
钟离权身世将门
父征北匈奴有功
早在元代,八仙的故事已被搬上舞台,舞台上的八仙,形象生动,装扮奇特,每位神仙都有一件宝贝(俗称“暗八仙”)。作为八仙焦点成员之一的钟离权,其形象特性是头梳髽髻(发髻梳在头顶两旁),髯过于腹,大眼睛,红脸膛,手执扇子,袒胸露乳,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还时不时用扇子拍打几下大肚皮,以示清闲。
据宋代《宣和书谱》纪录,钟离权曾写过一幅字,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因今后人又称他为“汉钟离”。但一些人不知道“汉钟离”三字的出处,还以为他姓“汉”,名“钟离”。实在,“钟离”才是他的姓,“权”才是他的名。另一些人则把“汉钟离”三字明白成汉代一个姓钟离的人,并据此假造出他的身世履历。称他是后汉燕台人,原名权,后更名觉,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正阳子、云房老师。他身世将门,父亲叫钟离章,因北征匈奴有功,被封为燕台侯。他另有一个哥哥,叫钟离简,官至中郎将。
钟离权对仕途心灰
跪求高人度世之方
把钟离权的身世履历说得煞有介事的,大局部是《列仙全传》、《历代神仙通鉴》之类的道书,这些道书极尽吹捧之能事,把钟离权说成是天神下凡。如《历代神仙通鉴》说,钟离权生于四月十五日,当他将要诞生时,有一巨人忽然到临,自称是上古的黄神氏,应当托生于此,说罢便大踏步走入卧房,只见卧房里异光数丈如猛火熊熊,接着,一个神奇的婴儿诞生了。他一生下来就不同凡响,连续六天不声不响,不哭不吃,直到第七天,才忽然跳起来,大呼道:“身游紫府,名书玉京!”就地雷倒众人。
《列仙全传》则说,钟离权一出生就像三岁小孩一样大,生得顶圆额广,耳厚眉长,目深鼻耸,口方颊大,唇脸如丹,一看就是福相。听说这位将门虎子自幼就能掂量出一件工具的轻重,似乎手里有一个“权”(古代的秤砣),他的父亲便给他取名叫钟离权。长大后身长八尺,俊目美髯,进入仕途没多久就当了谏议医生。厥后羌人造反,他的哥哥钟离简保举他当上将,天子见他边幅非凡,奇才神勇,便让他挂帅西征。不意被权臣梁冀所忌,“发羸卒二万”随他西征。效果钟离权的队伍刚到火线,就被羌人乘夜劫营,败得一塌糊涂,钟离权落荒而逃,在深山密林中迷失了门路。
打了败仗,已无法向朝廷交待,加上又迷了路,钟离权难免四顾茫然。合法他徘徊之际,一个“蓬头拂额,体挂草结之衣”的胡僧出如今他眼前,胡僧领着他走了几里,见到一座庄院,说道:“此东华老师成道处,将军可以安息矣。”说罢揖别而去。钟离权不敢轰动庄主,呆呆地站在门外。过了一会,闻声院中有人说:“此必碧眼胡人饶舌也!”只见一个白叟披着白鹿裘,扶着青藜杖,打开门大声道:“来者非汉上将军钟离权耶?汝何不投止山僧之所?”钟离权闻言大惊,知道老者是异人。因已对仕途意气消沉,便生出尘之念,跪求老者授予度世之方。老者见他态度老实,便把长真诀、金丹火候、青龙剑法教授给他
。学成后,钟离权告别出门,回首庄院时,却什么也没见到。显然,这个老者就是胡僧所说的“东华老师”。
明清著作称其为汉代人毫无依据
厥后,钟离权入西岳修道,号“和谷子”。随后东游泰山,碰到华阳茅真人把太乙刀圭、火符之诀教授给他,修成后号“正阳真人”。又入崆峒山谒见太上老君,老君赐号“云房”。经老君保举,玉皇大帝封他为“太极左宫真人”,钟离权今后正式名列仙班。故事编到这里,本应收尾了,但编者不愿就此打住。《历代神仙通鉴》说钟离权得道后或隐或现,在魏晋时重操旧业,当了上将,镇守代郡,化名“金重见”,金重二字合起来就是繁体的“钟”字。固然其名字表示他照旧从前的钟离权,其形象却和东汉时完全不一样了,原本俊目美髯的他,酿成了髽髻袒腹,龙睛虬髯,赤面伟体,还常常手摇棕扇,模样形状自若。
《集说诠真》则说,钟离权在晋代是杀虎斩蛟勇士周处的副将,在一次战斗中打了败仗,逃入终南山修道,碰到东华老师等五位真人,终极得道归隐。到唐朝时又现身,自称“天下都散汉”,度化了吕洞宾。
《列仙全传》、《历代神仙通鉴》、《集说诠真》等是明清时期的著作,这些书说钟离权是汉代人毫无汗青依据。史书中东汉只有钟离京、钟离意父子,且为文臣,不成能是钟离章和钟离权的原型。关于钟离权的传说,到五代、宋初才出现。《宣和书谱》卷十九称:“神仙钟离老师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老师执门生礼。”《宋史·陈抟传》称:“陈尧咨谒(陈)抟,有髽髻道人先在坐。尧咨私问抟,抟曰:‘钟离子也。’”陈抟乃五代、宋初闻名羽士,玄门隐仙派的传人,髽髻道人钟离子能成为他的座上客,应该也是个高道,并且与后代所传八仙中的钟离权有几分相似。《宋史·王老志传》纪录:“有丐者自言钟离老师,以丹授老志,服之而狂,遂弃老婆去。”按照上述纪录,可以确定钟离权的原型是五代、北宋之际的钟离老师。
钟离权十试吕洞宾
到了元代,有关钟离权的传说渐多,元马致远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有云:“汉钟离现掌着群仙录。”全真道则奉钟离权为“五祖”之一,上承东华帝君,下启吕洞宾。钟离权怎样度化吕洞宾?至明代又出现了种种传说,此中传播最广的是“钟离权十试吕洞宾”。
传说唐代会昌年间,吕洞宾两举进士不第,时年四十六岁。一天,他在长安酒肆喝闷酒,见一青衣白袍羽士在墙壁上题诗,吕洞宾见他状貌奇古,诗意俊逸,便拱手作揖,再拜延坐,问他姓名。羽士说:“吾云房老师也,居在终南鹤岭。子能从游乎?”吕洞宾没有允许。到了晚上,二人一同过夜在酒肆中。钟离权下厨做饭,吕洞宾却睡着了。他梦见本身状元及第,政界自得,子孙满堂,享尽繁华繁华。至暮年突然重罪加身,万贯产业被充公,妻离子散,被放逐到岭南,形单影只,贫苦干瘪,独自主马风雪中抖动,正在叹息之际,突然梦醒,其时饭还没熟。钟离权笑吟道:“黄梁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洞宾惊道:“老师知我梦耶?”钟离权道:“子适来之梦,升沉万态,荣悴千端,五十年间一瞬耳。得缺乏喜,丧何足悲。世有大觉,尔后知人间一大梦也。”吕洞宾闻言感悟,表现愿拜钟离权为师,求度世之术。钟离权说:“子骨节尚未完,欲求度世,须更数世可也。”说罢翩然别去,吕洞宾随即弃儒归隐。
吕洞宾归隐后,钟离权怕他道心不坚,便设局十试吕洞宾,效果吕洞宾全部过关。第一试:吕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他心无懊悔,只厚备葬具罢了。半晌之间,死者皆起,无恙;第二试:吕洞宾卖货于市,与买家讲好价格,但买家赖账,只付了一半,吕洞宾不与他辩论;第三试:吕洞宾月朔出门,碰到托钵人求救济,便把钱物给他。但托钵人索求无度,还扬声恶骂,吕洞宾始终笑脸不改;第四试:吕洞宾牧羊山中,忽遇猛虎奔逐群羊,吕洞宾绝不畏惧,保护群羊下山,独挡猛虎,猛虎随即拜别;第五试:吕洞宾居山中草舍念书,有一玉人自言迷路求宿,不但千般调戏他,还夜逼同寝,吕洞宾不为所动;第六试:吕洞宾一日外出,归家后发明全部财物被偷,于是躬耕自给,忽见锄下有数十片黄金,敏捷掩埋,一无所取;第七试:吕洞宾买铜器回家,发明满是金做的,即访卖主还之;第八试:有疯羽士卖药,称服者立死,再世得道,无人敢买。吕洞宾把药买了,服下后平安无事;第九试:吕洞宾坐船过河,至中流忽波澜汹涌,众皆危惧,唯吕洞宾端坐不动;第十试:吕洞宾独坐一室,忽见鬼怪无数,言宿世有仇,前来索命,吕洞宾即起寻刀,欲自尽偿命。忽闻空中一叱声,鬼怪皆消散,一人抚掌大笑而下,本来是钟离权。钟离权对吕洞宾的表示非常满足,便把他带到鹤岭,把全部上真法门都教授给他。
这个故事固然没有什么新意,但在民间传播甚广,明清时期的小说、戏剧等都常以此为题材演绎钟吕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