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巡狩五岳礼钩沉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牛敬飞,男,陕西师范大学汗青文化学院讲师,2012年清华大学汗青系博士结业,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五岳祭奠演变考论》。
博士导师:
清华大学传授
秦
晖
通讯评委:
清华大学传授
张国刚
中华书局编审
陈
虎
开皇九年(589年),隋平南朝,朝野请封禅,文帝弗许。六年后,以晋王杨广为代表,朝廷再起封禅之议,隋文帝先命牛弘等人草拟封禅礼节,末了出于审慎仍未行封禅,但其提出:“但当东狩,因拜岱山耳”。开皇十五年(595年),隋文帝至泰山行巡狩之礼,其礼制为:“为坛,如南郊,又壝外为柴坛,饰神庙,展宫悬于庭。为埋坎二,于南门外。又陈乐设位于青帝坛,如南郊。帝服衮冕,乘金辂,备法驾而行。礼毕,遂诣青帝坛而祭焉。”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北巡恒山,行巡狩之礼,“其礼颇采高祖拜岱宗仪,增置二坛,命羽士女官数十人,于壝中设醮”;大业十年(614年)炀帝“过祀华岳,筑场于庙侧。”史臣评炀帝礼恒山、华岳为不经之礼:“事乃不经,盖非有司之定礼也”(以上俱见《礼节志》)。但细致比拟三笔记录,可知炀帝礼恒山是服从文帝礼岱宗之制的,礼西岳“筑场于庙侧”亦当云云,并非无定礼。笔者以为唐人所说“不经”重要针对隋代擅行巡狩五岳之礼。
巡狩之礼源自《尚书》,秦皇汉武曾因模拟上古帝王巡狩山水而著名,但此二帝巡狩或未有定制。至东汉章帝,“巡狩”为白虎不雅集会之紧张议题,过后不久,元和二年(85年)章帝即巡狩东方,“幸太山,柴告岱宗”(《后汉书·章帝纪》),之后安帝亦行之。秦汉期间,泰山封禅礼风靡一时;进入东汉,儒学昌明,故此时有经学依据的“巡狩”之礼为朝廷留意。汉武帝议封禅时儒生即提出据《尚书》《周官》制礼;郑玄表明三礼曾用“天子巡狩礼”(《毛诗公理》),王应麟以该礼为汉代之逸礼(《玉海》卷39),汉人解经如有所本,则可判断至少至东汉中期,朝廷已据礼经定巡狩之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