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天子“快意事”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宋志坚
为了阐明宋朝的天子由于受到“中国式的分权与制衡”的束缚,“快意事做不得一件”,有位学者举了四个例子,第一个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他要任命赵普为相,却无宰辅副署,只好由相称于宰辅的赵匡义“副署”,这项紧张人事布置刚刚搞定。然而,他在“杯酒释兵权”时,一举搞定了那么多开国将领的“人事”题目,是否也曾有宰辅“副署”?第四个是宋光宗赵,其摆布近臣通常哀求“膏泽”,他都很有忌惮,只能推掉。然而,此君为帝,只是“闲居五载”罢了,“及亲之丧”尚且“不克不及执礼”,他之不克不及满意摆布近臣的哀求,好像也不克不及阐明“中国式的分权与制衡”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我这里想偏重说的,倒是傍边两位:宋神宗赵顼与宋孝宗赵昚。
先说宋神宗赵顼。“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就是他说的怨言话。他想追究“陕西用兵败北”之责,指挥将一名转运使斩了。蔡确奏事说士不成杀;他想将对这名转运使的处罚改为“刺面”发配“远恶”之地,章又奏说士不成辱。他的怨言便因此而发。转运使这个官职,是掌管钱粮钱谷堆栈出纳的,发兵征讨另有随军转运使。“陕西用兵败北”而欲处罚转运使,当是这位转运使贻误军机。军法无情,怎可因“士”而不予处罚?诸葛亮洒泪斩马谡还传为千古佳话呢,好像从未有人说他的权利没有制约。宋神宗因此而说“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不免难免有些矫情。从他的角度说,这“快意事”做得做不得,还得看是什么事。将苏东坡逮捕入狱不时审判末了贬去黄州并扳连司马光等二十九人的“乌台诗案”,不正是宋神宗默许的吗?没有服从那些长于整人的台谏要了苏东坡的小命,还被当做是这位“明君”的恩德。实在,苏氏只是在诗文中表露了他对新法毛病的些许不满,他并没有贻误军机,更没有病国殃民。这种以言开罪的“笔墨狱”倒真的是“更做不得一件”的,哪怕你有几多“快意”,都不会留下好名声。
再说宋孝宗赵
。有一位叫做赵鄂的国手棋友向他要官,孝宗说:“降旨无妨,恐外廷不愿放行”,又给他出主意,让他去找外廷“相识”的官员,赵鄂去找他的“恩家”葛中书碰了钉子,宋神宗抚慰他,说是“秀才难与他语言,莫要引他”。说真话,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觉,是宋孝宗在那位国手棋友眼前踢皮球,打太极拳,却并非由于“中国式的分权与制衡”而使宋孝宗“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高俅只是宋徽宗照旧“端王”之时陪他踢球的一个小地痞,以后怎么成为“殿帅”的?《宋南渡十将传》卷一的“刘
传”中有个交接:“俅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此中的要害,就是宋徽宗“欲显擢之”。也就是说,这“快意事”可否做得,要害在于他是否“真想做”,他要是“真想做”,什么都能做得。宋理宗使京尹史岩之“戒敕”他的小舅子贾似道。史岩之照旧在宋理宗“此必似道也”的密切语气中听出了真谛,于是说“似道虽有少年气习,然其材可大用也”并让他“出知澧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