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霾”是天上落“怪兽”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图1) “雾霾”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危害人类生发生活的紧张因素之一。但是“霾”的汗青年事并不年轻,也并非当今社会的专有之物。“霾”作为灾难性纪录,可追溯到汉朝,如《后汉书·郎顗传》:“时气错逆,霾雾蔽日。”《元史》还纪录,1329年农历三月,由于冬天无雪,春又乏雨,导致北京“雨土,霾”。 关于“霾”的表明,最早出自成书于战国前后、为我国辞书之祖的《尔雅·释天》,曰:“风而雨土为霾。”《说文解字》曰:“霾,风雨土也。从雨貍声。”可见霾的根本性子亘古未变,皆与雨土有关。从“霾”的字形组成来看,欲解“霾”,必先解“雨”。 昔人造字有着高明的身手。甲骨文的“雨”(图1)用最简便的笔画形象地刻画了雨的形态:顶部有一横,表现云天,一横的下面是点点滴滴的雨点,简直可闻雨水落下的声响,有大有小。而金文的“雨”字(图2)与甲骨文“雨”字有异,“冂”也变得不像“云天”了。其缘故原由是春秋晚期,特殊是战国时期,列国分治,诸侯立政,笔墨异形突起,雨字的写法也产生了演变。这也印证了其时“篆书变体,极为繁琐”的征象。但是,无论怎样演变,代表“天”的那一横,始终没有刺破,惟从秦始皇以小篆作为同一六国的规范字体后,小篆“雨”字(图3)中心的一笔才穿过“云天”,形成今人所见的“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