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我军汗青上唯一女子大学都上些什么课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女大学员们排演民族大连合舞。
女大学员们在露天讲堂学习。
1948年9月至10月,中共中心在西柏坡召开相识放区妇女事情集会和队伍妇女、眷属代表集会。集会决定三军队伍除个体妇女干部在火线构造事情外,全部队伍眷属、妇女和儿童均需留在后方,构造起来建立妇女学校(或工读学校)举行事情、生产、学习。
二野地点的晋冀鲁豫是最早创建的按照地之一,由于创建较早,队伍眷属以及按照地各级政权的妇女干部相对较多。同时,和其他野战军比拟,二野在解放战役中负担的机行动战使命又特殊重,大兵团活动作战要求必需轻装进步,留在后方的妇女儿童安顿题目便成为了后顾之忧。为此,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开办了我军汗青上唯一的一所女子大学,由司令员刘伯承兼任校长和政委。二野女大漫衍于河南巩县、偃师、新郑等地域,由总校和一、三、四、五等4个分校构成,先后共会合万余名妇女干部、眷属儿童,举行了为期1年多的学习生存。固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其对付解放战役的顺遂推进,以及在为新中国造就妇女干部和培养革命子女方面发挥了紧张作用,是我军教诲史上的靓丽一页。
“你在火线打老蒋,我在后方学身手”
1949年3、4月份,二野女大正式开学。由于学员的文化本质遍及较低,文化课学习便是重点。学校按照学员的文化水平和有无孩子编成差别的队和班。政治课以时势政治教诲为主,使学员相识革命生长形势和我党、我军的各项目标政策;地理课联合南下进军门路,队伍打到那里就讲那里;算术课把我军清除敌军和缉获种种兵器装备的数目,编成加减乘除法;语文课就讲授员写信,给火线爱人写,给故乡写,给队伍写慰问信,既引发了学员学习的热情,也鼓动了火线将士的斗志。
固然办学条件费力,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黑板是用锅灰涂在墙上或门板上做成的,桌凳是从老乡家借的;没有课堂,古刹、祠堂、堆栈、院坝乃至树下就是讲堂;没有纸笔,就用树枝在地上练,睡觉时用手指在身上划。学员们在学习上抢先恐后,中午不午休,晚上熄灯后还暗暗默读,有当了母亲的晚上一手抱小孩,一手写字造作业。有的学员还给丈夫写信说:“你们在火线打老蒋,我们在后方学身手,你们拿枪杆呀,我们拿笔杆,咱们比一比呀看一看,看谁的名字在最前面。”
“火线喜报频传,后方生了一个营”
从1949年8月开始,二野女大在喜迎新中国诞生的同时,迎来了秋季“大生产”。这可不是收割田里的庄稼,而是女大这个各人庭要添丁入口了!由于年初队伍休整期间的眷属大探亲,很多学员同时有身,同时“害喜”,同时大腹便便,同时临产,分校加上总校,共有千余人待产。怎样包管革命子女安然出世,成为女大那一阶段的庞大使命。
为此,二野从各兵团抽调了大批医务职员,总校设有病院,分校设休养所,大队设卫生所。为进步妇产科技能程度,总校病院还举行了妇产科练习班,培训接生职员。从8月起,第一批婴儿开始诞生,9月到达热潮,偶然一天出腹10余个,有的同时产出。这股“大生产”高潮不停连续到10月份,千余名小宝宝安然诞生。其时,各分校都传播着如许一句话:“火线喜报频传,后方生了一个营,大人孩子个个结实。”
保育事情是二野女大独具特色的一项紧张事情。总校和各分校都专门设有保育事情向导办理机构,到1949年11月,全校共办起10个稚子园、14个托儿所,共有儿童622名,保育员200多名。别的,还办了4个育才小学,约有500余名门生。二野及各兵团首长非常体贴孩子们的教诲与生存。“一个孩子是中农,两个孩子是富农,三个孩子是田主”的话,就形象地阐明了这一点。火线缉获的战利品被源源不时地送到女大,有花花绿绿的洋布,另有大桶的罐头、奶粉和饼干。记者们来给孩子们照相,被制成幻灯片带到火线放映,指战员备受鼓动。
能文能武能劳动
在增强学习、带好小孩的同时,女大家生还积极参与生产和地方事情。他们不但种菜、养猪、生芽菜、磨豆腐来改进本身的生存,还加班加点做军衣军被增援火线作战。在课余,女大宣传队的女学员们自编自演陌头报剧、秧歌舞剧、打花鼓,向驻地群众宣传党的目标政策,起到了精良的结果。
解放大西南后,女大衔命前去西南与总部及各兵团会集。一起上,女大家生不但要克服种种天然困难,并且还要同土匪作斗争。三分校入川途经鄂蜀接壤地域,漂泊到那边的百姓党溃兵时常放冷枪冷炮,搞粉碎运动,分校师生便构造起来与仇人睁开英勇斗争。四分校途经广西柳州时,师生们参与本地的清查反革运气动,帮忙本地军管会抓获16个特务;在云南、贵州境内,还扑灭小股土匪,打死土匪多人,本身无一伤亡。
颠末3个月的远程跋涉,各分校胜利完成了归建使命。1950年4月,西南军区政治部发出了《对部队中妇女儿童事情的指示》,充实必定了二野女子大学的事情,指出“这一大批妇女干部是可用的气力”,要求“将她们作妥善布置,对她们的事情品级与报酬应同男干部一样看待”。厥后,二野女大的学员有一半以上担当了各级党政军构造、企奇迹单元的向导,有的则成为财会、文秘、卫生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女子大学育才学校和幼儿园的近2000名少年儿童在新中国建立后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有的还发展为高级向导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