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帝王吗?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我们中国人,对付中国和天下汗青彼此干系的熟悉,通常从康熙期间开始,便会陷入两个相干的“汗青错觉”。
错觉之一,以为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位封建帝王。假如把中国的大门关起来看,简直是如许,康熙很有作为;但假如把康熙放到其时的天下范畴内去看,则另当别论了。评价一位决定和影响国度运气的汗青人物,不克不及撇开他所处期间的天下生长潮水这个参照系。康熙在位长达60年(公元1662—1722年),正处于17、18世纪之交。这一时期,表面的天下很出色。迢遥的欧洲,英国的资产阶层革命孕育了产业革命。对付西方天下正在产生的这场汗青性巨变,反响敏捷与痴钝,可以举出一例来举行比拟。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五月,和康熙同期间的沙皇彼得一世,正在南方海边荒滩上搭建一座小板屋,他要在这个小工棚内住下,亲身指挥大批劳工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制作一座“开放口岸”,以大量引进西欧列强自产业革命以来所取得的种种先辈结果。彼得一世登位时,沙俄尚处在封建农奴制阶段,中国清朝的封建制度比沙俄“先辈”。但彼得一世受到欧洲产业革命的震撼,引发了他猛烈的革新图强头脑。为此,他一反历代沙皇以为出访别国事“低三下四”的高傲传统,隐姓埋名,扮装成布衣前去荷兰、英国等西欧强国观察,并选派大批贵族子弟前去西欧强国粹习,等等。这就不难明白沙俄为何能成为晚清不时入侵中国的西方列强之一。
比拟之下,康熙对付欧洲产业革命的反响则显得有些痴钝了。固然中国与欧洲相距迢遥,但欧洲产业革命的信息,早在明末就由利玛窦、汤若望等一批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康熙登位后,好像对西方科学知识饶有爱好,他自己曾用心学习,但却没有把他的小我私家举动变化为国度举动。这标明,西方传教士们带进中国来的欧洲产业革命信息,并没有激活康熙的革新头脑,遗憾莫大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