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白崇禧曾向蒋介石建言:自古裁兵不难裁将难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1938年,白崇禧参与武汉军事集会。 本幅员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张润芝 发自北京 原标题:白崇禧为何拒绝指挥国共大决斗? 1949年12月,国共内克服负已定,白崇禧退至海南岛,李宗仁已经过香港飞往美国。12月30日,白崇禧在海口飞往台湾,去台之后仅得闲职,终极死在台湾。白崇禧和李宗仁一直合称“李白”,李宗仁末了完全与蒋介石决裂,白崇禧却选择留在台湾终其一生。 恒久以来,白崇禧在汗青上身影含糊。大陆汗青誊写者对他少有着墨,人们只知道他是蒋桂大战的另一方,桂系军阀;而在民国史上,白崇禧被称“逼宫”蒋介石退位,去台之后不得志而终。在白先勇新书《父亲与民国—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中,他把白崇禧的一生和整个民国史相连,澄清了外界关于白崇禧的种种误会,梳理了他和蒋介石庞大的干系。这个两岸汗青中都含糊的身影,逐步地清楚出来。 蒋桂战役因由 白先勇原本是准备给父亲写传《仰不愧天》,写着写着整理出了500多张和白崇禧有关的汗青照片。抱着“照片能显现真实汗青”的想法,白先勇先将照片集出书,围绕着照片先容白崇禧一生。固然只有照片,但是已经能感觉到民国史的触目惊心。 北伐期间,白崇禧任革命军顾问长,一度带广西军进了北京,1927年完成扭转北伐局面的“龙潭之役”,本是元勋。北伐甫一竣事,蒋介石就采信杨永泰“削藩”的发起,预备闭幕北伐的各团体军。正在此时,武汉方面桂系少壮派将领湖北籍的胡宗铎、陶钧等冒收支兵湖南攻打鲁涤平,造成所谓“湘变”,只管李宗仁白崇禧尽力灭火,排除胡陶兵权,并向中心请罪,但蒋介石“灭桂”政策已定,更暗中操纵白崇禧军中策反。白崇禧的百姓革命军第四团体军多为唐生智旧部,蒋介石买通唐生智潜往平津,策反白崇禧部下。终极蒋桂战役发作,李、白被定为“叛将”,白崇禧乃至一度避祸到安南。北伐胜利,白崇禧方才35岁,斗志昂扬,刹时从元勋变为“叛将”。 自此蒋介石和桂系开始了快要十年的对立,直到“七七变乱“之后,蒋介石招呼天下抗日,白崇禧相应,和蒋介石再度联手,指挥或到场指挥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昆仑关之役等这些闻名战争,抗克服利后获百姓当局彼苍白天最高勋章。 抗克服利,内战即开始,1946年春夏之间,国共两边在中长路上军事重镇四平街睁开一场大范围的阵地战。两边各集军10万,白先勇称这是“国共内战开始最大的一次正面作战”。战事猛烈,两边正在拉锯之际,蒋介石派白崇禧于5月17日飞往东北督战,指挥杜聿明,并其部下新六军、新一军、七十一军攻陷四平街,又继承打击长春。林彪队伍守不住,往松花江北岸哈尔滨标的目的退却。白崇禧飞回南京,向蒋介石陈诉战况,主张百姓党部队乘胜追击,霸占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都会,彻底拿下东北。其时孙立人率国军队伍新一军,已经追过松花江北岸,抵达双城,离哈尔滨缺乏100公里,毛泽东下令林彪预备弃守哈尔滨。6月6日,蒋介石下令息兵(史称第二次息兵令)。林彪遂有时机整军还击,东北形势逆转。 许多百姓党人都对四平街的胜利和今后的战势逆转铭心镂骨,以为东北环境影响了整个国共内战的效果。白先勇2011年就在《温故》杂志上专程撰文《战后东北之争》具体论述东北战事。齐邦媛在《巨流河》中也提到过父亲齐世英对东北的抱憾。白先勇以为蒋介石片面下令息兵有两个缘故原由:一个是美国方面盼望国共宁静,构造团结当局,马歇尔不停从中补救,给蒋介石施压要求息兵,乃至频频上广播表现,要是不听话就断绝美援;另一方面蒋介石自己也存在判定错误,他以为林彪已经溃不成军,没有战斗力,停下来再打还能打赢,没想到共军还击乐成。 1948年4月,李宗仁被选“副总统”乐成,5月白崇禧由国防部长改任“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上任后对峙“守江必先守淮”,发起将“华中剿总”设在紧靠南京的蚌埠,在徐州、蚌埠之间的江淮山岳地带,运用攻势防备,对峙恒久作战;同时指出中原必需同一指挥,不克不及支解利用,提出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五省联防。任命颁发时,白崇禧“五省联防”的假想并未实现,蒋介石将华中战区一分为二,“华中剿总”设汉口,徐州另设一“剿总”,刘峙任总司令,白崇禧的假想被通盘打乱。他更以为徐州易攻难守,不得当做指挥中央,刘峙也不是一流战将,直接下了判定:“中原雄师支解利用,未来必败无疑!”白崇禧没有担当任命,避走上海,因蒋介石派多人到上海鞭策,委曲到汉口上任。 1948年10月,淮海战争(百姓党方面称“徐蚌会战” )尚未开始,因百姓党部队在东北败北,何应钦、顾祝划一在南京召开军事集会,盼望白崇禧能出头同一指挥汉口徐州两个“剿总”。白先勇书中称,10月30日白崇禧由汉口飞回南京,当天看起来还颇有信心,第二天突然拒绝担当同一指挥权。白崇禧发明徐州“剿总”早已把国军主力的几个兵团摆设在以徐州为中央的陇海铁路及津浦铁门路上,各一字排开,成为一个“死十字”,徐州平原无险可据,一旦开战极易为敌军攻破,战事迫不及待,要重新迁动几十万雄师已无大概。加上徐州“剿总”的队伍将领邱清泉、黄伯韬、李弥等人都是蒋介石的黄埔爱将,白崇禧此前和他们并无渊源,难以指挥。 白先勇对“拒绝指挥”的评价是:“十月卅日晚父亲所作的决定,拒绝指挥徐蚌会战,大概是他一生中最艰巨,但过后看来也是最明智的一次决议……徐蚌会战,乃国共内战末了决胜败的一仗,成败责任非父亲一人所能继承。过后看来绝非仅仅是军事,他作这项决定,必要极大的勇气与聪明。徐蚌会战,国军溃败,折损60万雄师。假如当月朔开始蒋介石便接纳父亲‘守江必先守淮’,设‘剿总’于蚌埠,由父亲同一指挥筹划,恐怕战役效果不致云云。父亲拒绝指挥徐蚌会战,蒋颇不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