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当局的几步错棋:咸丰帝遗嘱政治隐患极大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自鸦片战役以来,清当局内忧外祸,民族抵牾越加严峻,阶层抵牾也日益激化。清当局国力日益缺乏,形成了西强东弱的客不雅形势。就在如许的环境下,中心政治体制竟一波三折,引发一系列错误,更使统治阶层内部的抵牾日趋告急,多重抵牾交错,形成了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
由于第二次鸦片战役处理不妥,咸丰天子自愿跑到承德避暑山庄,末了死在北京故宫之外。在继续人题目上,咸丰帝的遗嘱留下了很大的政治隐患。他一方面思量到皇后无子,贵妃幼子继续大统,将会出现皇后与母后专政间的抵牾,他假想出一个八大臣赞襄、两宫皇太后各执一印(皇后用“御赏”印、那拉氏代载淳用“同道堂”印)的政治体制,以求到达相互管束的结果,这是咸丰帝死前的经心布置。谁曾想到,他将六弟奕訢清除在体制之外,使之不克不及到场朝政,这就开启了政局不稳的先兆。
咸丰帝死后,肃顺等赞襄王大臣深知身为皇子生母的西宫那拉氏潜伏的政治伤害,就接纳了“抑西扬东”的战略,从礼节封号上先后为东宫、西宫封号,以示嫡、庶之别,通过对西宫的褒扬,以图分化两宫皇太后。迫于情势,西宫慈禧太后不但自动拉拢东宫慈安太后,还团结此时在京师与英法联军谈和的恭亲王奕訢,表里联手,末了撤除了肃顺等八大臣,不但使两边生命得以保全,并且政治生命也得以连续。同治初年,奕訢以议政王名分主持朝政,实握相权。慈禧太后实握帝权,把持朝政,出现了帝、相、后并存的政体,这种以太后之尊听政的慈禧慈安两太后、幼年薄弱虚弱的载淳帝、主持一样平常事情的奕訢等王大臣之间构建的三角政治格式,既有暂时不变的因素,从久远看又使清廷最高层具有一种不不变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