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中国古代守城术:至高地步为“反其道而行之”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本文原载于《汗青学家茶座》第21辑,原标题为“金城汤池——中国古代的守城术” 从某种意义上讲,古代的战役史,也是一部城池的攻防史。 几千年来,“攻城拔寨”是向来战役的直接目的和要害动机。随着战事迭起,攻防相生,城池也因此成为最大最紧张的战役舞台。特殊是在春秋战国期间,诸侯纷争,群雄并起,战役极其频仍,也因此形成了各诸侯国盘据自主的多中央城池筑城体系,仅《春秋》、《左传》、《国语》提及的城邑地名就达千余座。据不完全统计,仅战国时期较大范围作战举措就有230多次,此中2/3以上和攻城有关。按照《孙子·谋攻》中“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的说法推断,在阿谁冷武器的期间,攻城每每会随同着极高、极可骇的伤亡率。但这也同时阐明其时的守城战术和用具,必定非常完备和发达。因此,有兵圣之称的孙子,也以为攻城是万不得已的“下下策”,并申饬道:“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对此,同期间的墨子也持雷同不雅点,并使用本身把握的“完善守城攻略”,到处推行本身的“非攻”理念。在他的著作《墨子》中第十四、十五卷就专门先容了守城的装备、战术、要点,共二十篇。固然现在仅存十一篇,可已经险些涵盖了全部的冷武器期间的城池防守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