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揭秘:武昌叛逆前孙中山向导的十次武装叛逆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巨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他青年期间,曾经理想过以改进的本领来拯救中国。1894年6月,他曾上书清廷直隶总督李鸿章,报告“治国之大经,强国之大本”,但遭到李鸿章拒绝。上书的失败,才使孙中山“知宁静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宁静之本领不得不稍易逼迫。”在这之后,至1911年武昌叛逆颠覆清朝统治之前,孙中山向导了十次武装叛逆。 一、乙未广州之役(1895年10月),也称广州叛逆,重要指挥者孙中山 1894年11月,正值甲午中日战役期间,孙中山在檀香山构造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层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二年2月,在香港建立了兴中会总构造,并动手构造武装叛逆。同月,孙中山、陆皓东、郑士良、杨衢云、陈少白等在香港开会,决定联结广东各地会党和防营,于当年重阳节在广州叛逆;夺取广州作为按照地,并从这里北伐,以颠覆清朝统治。叛逆的总指挥部就设在香港兴中会总构造,对外称“乾亨行”,以贸易作为保护。不久陆皓东等人又在广州设立了叛逆的指挥构造,对外称“农学会”。孙中山来往于广州、香港及故乡香山县之间,联结会党和防营,统统预备靠近停当,不幸叛逆前夕事泄,叛逆的向导者之一陆皓东被捕捐躯,孙中山等自愿走避日本。这次还未发动的叛逆,作为孙中山颠覆清朝统治的“战役奇迹”的发端而载入史册。 二、庚子惠州之役(1900年10月),也称惠州三洲田叛逆,重要指挥者郑士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