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东征日本委曲:诸将失和致军心崩溃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日本浮世绘:蒙古袭来
作者:肖伊绯
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干系渐渐产生了玄妙变革。日本渐渐从向中国粹习、遣使示好,转而自主流派、反宾为主。到明代倭寇频频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干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在明代之前的元代,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干系呢?
“元曲四各人”之一白朴,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薏苡又何冤?笑葺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明白一盘棋势,漫教人、著眼看师言。为问鹍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词中有“倭奴”二字,又称其“抗衡上国”云云,显然阐明在元代,中日两国即有不睦以致战事了。所谓“伏波勋业”,是以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伐越南事,概指元军诸将东征日本。整首词隐隐表达了元代征伐日本的战事,但“薏苡又何冤”之句又是何意呢?这就必要进一步接洽《元史》,来作一番史料探寻与推测了。
据《元史》卷二○八《外夷一》载:“日本在东海之东,古称倭奴国。或云恶其旧名,故更名日本”。究竟上,白朴词中所言的“倭奴”古名,源自汉代。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王”遣使朝贡,欲借臣属于汉王朝树立本身权位和王位,故求汉皇赐封,而光武帝赐其为“倭奴王”。直到唐代咸亨年间,这受封于汉朝的“倭奴国”才改称“日本”,渐有自主流派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