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江苏名茶-宜兴--阳羡雪芽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水是茶之母,壶为茶之父",故茶人多爱壶,尤以宠紫砂为甚。宜兴者,紫砂之原产地也,雅号"陶都"。此地物产富厚,风景迷人,其奇特的陶文化、茶文化、窟窿文化兼具的旅 游特色,使这座都会名扬天下,国内外前来访问陶都的游客继续不停。 宜兴天气暖和,雨量充沛,盛产大米、毛竹、茶叶、溪蟹和太湖鱼虾等,是江南闻名的鱼米之乡。境内文物奇迹颇多,山川相依,景致奇丽。 宜兴素以陶瓷工艺扬名,其制陶技能不断改进,不时革新。相传春秋期间的范蠡与西施,亦曾在此制陶。宜兴阳羡茶向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曾被列为贡品。在宜兴山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人称"茶的绿洲"。宜兴又号称"洞天天下",这里的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态,尤以"江南第一奇迹"善卷洞 与张公洞 及灵谷洞 名扬天下。 茶史追溯 东汉未年,就已有宜兴生产茶叶的纪录。 唐代,宜兴以产"阳羡茶"纳贡闻名。 唐肃宗年间,常州刺史(旧宜兴属常州)李栖筠到宜兴,有个僧人送来"阳羡茶",李栖筠会合来宾品饮。茶叶权势巨子陆羽以为阳羡茶"芳香冠世"可以上贡给天子,于是阳羡茶被列为贡品。在陆羽的《茶经》中还纪录:"常州义兴县生君山悬脚岭北峰下",可见唐代阳羡茶之盛名。 宋代,宜兴茶叶为文人雅士所喜好。大文豪苏东坡留下了"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的诗句。 茶诗为证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 宋 苏轼 柳絮飞时笋箨斑,风骚二老对开关。 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 竹簟冷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 应容缓急烦闾里,桑柘聊同十亩闲。 饮 阳 羡 茶 明 吴宽 本年阳羡山中品,这天倾来始满瓯。 谷雨向前知苦雨,麦秋以后欲迎秋。 莫夸酒醴清还浊,试看旗枪沉浮载。 得意山人传妙诀,一时风味压南州。 题 茶 山 杜牧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 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苔。柳村穿窈窕,松涧渡喧虺。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轰动东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时,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笔墨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一生不服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那边?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回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职位狷介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百姓命,坠在巅崖受辛劳。 便为谏议问百姓,到头还得苏息否? 名茶观赏 "阳羡茶"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天下。 阳羡雪芽采摘细嫩,制作精致,形状纤细挺秀,色绿润,银毫表现,香气清鲜幽雅,滋味浓重清鲜,汤色清亮豁亮,叶底幼嫩,色绿黄亮。 小贴士 怎样挑选紫砂壶 不管哪种格局的茶壶,其嘴、把、盖都要设置调和,匀称伸展。口疬干系要精密通转,平正妥贴。查验的要领是用手指沿盖子的边沿轻击,发出磕碰声的就是盖或口不敷平正;抓牢壶把旋转壶盖,看看可否通转,假如感触时紧时松,阐明把口或盖口不圆(要能通转题目就不大)。方器和盘纹器的盖子,从各个标的目的盖上去,都要能和颈肩符合。别的,要查抄盖子上的通气孔是否通畅,嘴管内的通水网眼是否堵塞,其总面积是否过小。放在桌子上看是否安稳。把壶身托于掌心,用盖珠小扣壶身,听听声音是否响亮。如发哑声,恐有暗伤。用手掌抚摸全壶,触觉是否惬意。以手指拔出耳把圈内,试试端举起是否随手,最好能试一试水,看看有无滴水涎水征象。 茶导游 宜兴,濒临太湖,一马平川,风景富丽,更兼有"善卷"、"张公"、"灵谷"三洞之胜,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不少慕名而来的旅游者,在饱览了宜兴的湖光山色、洞天奇景之后,都忘不了沏上一杯"阳羡茶"来品尝一番。泡出来的茶汤清色浓,味香而甜,堪称茶中佳品。 阳羡茶,产于宜兴的唐贡山、南岳寺、离墨山、茗岭等地。 土特产保举 宜郁勃产浩繁的传统工艺品,此中以陶瓷工艺品最为闻名,且极具怀念意义和保藏代价。那古朴的紫砂陶、端庄的均陶、淡雅的青瓷、壮丽的精陶、别致的美彩陶,无不令人爱不释手。工艺精良的宜兴竹成品,也是游人必购的旅游怀念品。除此之外,传统的徐舍小酥糖、和桥豆腐干、洋羡茶叶,则是奉送亲朋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