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中药文化―药进禹州倍生香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禹州中药加工炮制始于明朝,清朝趋于范例。饮片加工及炮制因药制宜,武艺奇特,制作精致,在海内久享盛誉,有“药进禹州倍生香”之说。在加工炮制历程中,其“浸、泡、煅、煨、炒、炙、蒸、煮”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有的饮片加工后,细如丝、吹能飞,片片匀称,厚薄相宜。在炮制要领上以不断改进而久负盛名。选、筛、浸、泡、切、灸、包装一丝不苟。在饮片切制上就分菲薄片、薄片、顶刀片、顺刀片、盘香片、蝴蝶片、斜片、厚片、刨片、嘴片、段片、磅片以及块、丝等14种形态。加工生地为熟地,要求必需用铜笼经“九蒸九制”、黄精须“九蒸十制”;陈皮润水后打板切制,线细入丝而不易折断;核壳去瓤后,用特制夹板切成鸭嘴形;切后的鹿茸片,置于手心能主动翘去芯,乳香、没药去油,花椒去籽,巴戟抽筋,远志去骨,柏仁、娄仁制霜等工艺都相称讲求。药材包装要分档,当归要选甘肃岷山向阳坡产的“十只王”为上品;厚朴要选湖北恩施和四川产的土中根皮为上品,昆仑棉芪两端见刀,截头去尾;白芷要选禹州古城、张堂、钟楼产的独支、皮细、外表黄白色、质坚、粉足、平滑、香气浓香者为上品;全虫选禹州、鸠山大鸿寨圪垃垛四周野生八腿两夹、色黄、腹内无杂物者为上品;禹白附要选郭连乡张涧、韩楼产的个大,色白,粉性足,嚼之麻辣刺舌者为上品,包装用油纸、木箱、猪血封口。
解放后,通过几十年的不时美满,禹州的中药加工炮制技能得到长足生长。1982年2月,在百泉召开的全省中药交换、调度、饮片加工集会上,禹州精选的中药饮片样品,名列42个参展单元第一名;1984年9月,河南省中药学会在禹州宾馆召开中药炮制学术现场会,禹州中药饮片厂药师李永顺、宋文献、赵乃欣做了炮制乳香、没药等30个品种的树模扮演,炮制后的中药饮片被与会代表抢购一空。1985年1月,在哈尔滨举行的“天下中药饮片博览会”上,禹州中药饮片厂被国度医药办理局授予“先辈单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