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自撰佳联抒心怀名医楹联赏析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奇特表示情势,也是篇幅最短的文学文体。它是非自若,意蕴富厚,无论文人学士照旧街市商人黎民均喜闻乐见,可谓雅俗共赏。汗青上很多名医诊余常自撰楹联抒发胸臆,内容或论医道微妙,或抒人生感悟,或铭医德箴言,或题警世哲语……。很多联语寓意深刻,到处颂扬,至今犹能启示后代,给吾辈以教益,是名医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精力财产。现圈点一些佳联,配合赏析。“希望人皆健,何妨我独贫”。浙江名医范文甫所撰。范氏名噪一时,为人慷慨仗义,不惜财帛。对贫者常施诊赠药,凭其盖印处方,可径向药铺取药。每于端午、中秋、岁末之际,由范向药铺结算赊欠之药资,倾其全部亦不为意,自书此联抒怀。行医数十年,云云名医竟家无余资。“只望凡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湖南湘乡一位中医之联与范氏联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为医的胸襟。“不谏往者追来者,尽其固然听天然”。此为民国时南京“首席名医”张简斋亲撰。张氏医名颇盛,军政官商大员求诊者华盖云集,曾为宋美龄等人治病,百姓当局主席林森曾亲题“当世医宗”一匾赠与张简斋,时人称之“御医”。张简斋以一布医之身周旋于军政要员之间,洁身自好,谨言慎行,常申饬门生:“君子不为天下先。”自撰此联以表心迹,请陈立夫老师亲书于客室,铭之座右,表达了洁身自好、淡然处世的风骨。1948年,百姓当局曾授以“立法委员”、“国大代表”等职,竟坚辞不受。“一技半生,精诚所结,神鬼可通,公然奇悟别开,尽助前贤,补苴罅漏;孤灯廿载,意气徒豪,心肝呕尽,今后虚灵未泯,惟冀后起,完续残篇。”张山雷(1872-1934年),通常勤学不倦,博学多才,用一生精神从事医著撰写,暮年积劳成疾。1934年3月,老师久病不起,乃撰此联自挽。张氏“心肝呕尽”,犹拳拳冀望后人能“完续残篇”――未完成之手稿,足见其对著书之事多么器重。与张氏比拟,徐灵胎自挽联:“魂返九原,满腹经纶埋地下;书传四海,万年利济在人间”则坦露了著书“万年利济”的豪情。“后代性情,好汉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此为名医章次公所撰,制印送给门人朱良春,表达了对门生的盼望之情,也含自勉之意。“后代性情”与“菩萨心肠”是言待患需有诚德风致;“神仙手眼”与“好汉肝胆”则说治病要醒目医道,胆识兼备,合而不雅之,乃“大医精诚”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