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十九回 枸杞韵事千年颂 地骨勇义万古传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太医馆议事大厅,阒寂无声。席无虚座,一个个凝思静气,谛听着求协讲演,当炎帝问及枸杞之药后,求协道出了关于枸杞来源之传说。 话说共工扰乱之年,西北甘州地界,有对甘性匹俦。老头表字甘泉,为人勤谨。妇人于半百时生得一子,夜梦香果树而得产,生后名唤枸郎。甘泉一家,世居甘凉湖畔之村东头,生存颇也硕盈,甘村西有-樵夫,名唤凉山。膝下二女,长名桃姬,次名杏姬,这年又生一女取名杞姬。甘泉与凉山自幼通好,故常相往来,及至成人,交情更笃。两家频仍往来,亲如兄弟。闻听凉家添人入口,邻里难免前来道喜,期间有乡邻渔夫,名唤地丹,也来致庆,席间甘、凉、地三人同饮,甚为投缘。地丹发起,以后相互帮忙,互通有无,到兴奋处,三人歃血为盟,结为异性兄弟。今后三家,密切无间。农、樵、渔三事,各有专长,而又能作互补,村人见之,大家称羡。尤其当三家孩童玩耍时,红火起来,更是热火朝天。地丹有一子,名唤地骨,年长枸郎一岁,他出生时便肤色偏黑,形体壮实,而枸郎却较为瘦弱。由于大人的来往,导致孩童之密切,故地骨、枸郎、杞姬三个孩童自幼常常在一起玩耍,可谓两小无猜,少小无猜,不知者,以为兄妹。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看看三人均已长大。地骨体格粗隆,面色黝黑,语言时瓮声瓮气;枸郎则精悍标致,面皮白皙,言论俊雅;杞姬更是如花似玉,婷婷玉立,且智慧聪明。远近乡村,百里难挑。随着年事的增长,枸郎暗爱杞姬,杞姬也深爱着枸郎。地骨心中,也深埋喜好杞姬的生理。 当杞姬十六岁这年的春天,枸郎与地骨来到甘家,邀杞姬外出踏青。三人来到田野,都感赏心悦目,东边游览、西边逛玩;或追逐嬉戏,或逗笑取乐,玩到累时,便在湖畔安息。 忽然,杞姬眼看着枸郎说:“咱们回家吧,我口渴得很。”枸郎还未回过神来,地骨已挺身而出说:“杞妹、枸弟,你们在这等着,我去湖里取水来。”说着便一溜风似地跑了。荒田野外,哪有盛水器皿。实心的地骨,决定返回乡村,取竹筒打水。 这里只留下二个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恰好互道衷肠。只听杞姬道: “枸哥,你已长大成人,可从来也没听说给你提亲之事,这是为何?” “提亲的到是有,可就是看不上眼,那么你呢?” “我也雷同,那你有没有中意的?” “有!”枸郎答。 “是谁?”杞姬火急而又惊骇地问。 “是个标致智慧的女孩。” “空话,岂非能是男孩?你快告我。” “她很远。” “什么?在哪?” “她又很近。” “哎呀。真嗦,什么远呀近的,快说是谁。” “她远在天涯,近在面前。” 杞姬乍听还没什么,再一转弯,她明确了,脸一红,对枸郎说:“枸哥,咱俩真一样,我也是。”自此二人冲动的热泪盈眶,不由得相互凑近,相依相拥。并说定回家后各自向怙恃阐明。正在这时,地骨急毛火性地提着水罐跑来,一眼瞥见二人行动,脑壳“嗡”的一声大起来:“咳,晚了,真是榆木疙瘩脑壳,怎么不早走在枸郎前头,向杞妹标明心迹呢。”想到这里,他拔腿就往回跑,水罐摔破了,也浑不知晓。枸郎和杞姬见了,一齐起家追赶,但因相隔太远,未能追上而各自回家。 经和两家白叟一说,都很同意。两亲家高兴奋兴,互送聘礼,并决定来岁春节后操持亲事。家人欢乐,邻里欢乐,就是地骨,由于从小到大友谊,也很欢乐,但倾慕杞姬的表情,却敦朴地埋在心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人们兴奋、欢庆之时,忽然阴云密布,暴风骤吹。共工部下的一名干将,与共工朋比为奸,深得共工信托,因而和共工一样,横行霸道,干尽坏事。他听说甘村杞姬美艳绝伦,便星夜赶来,踏坏庄稼,扰害村民,跑到甘家,大声喊道:“快把杞姬献出,给本将军作夫人。”甘家二老闻言,叩首如捣蒜,恳求说:“将军,小女已许他报酬妻,望将军开恩。”“不可,赶紧献出,不然满门剿斩。”这时枸郎已听到讯息,敏捷赶来,站立本地,刀切斧砍地说:“彼苍白天,朗朗乾坤,作为将军,应该保境安民,可你却明火执仗,强抢民女,是可忍孰不成忍!”这位将军一听,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举起狼牙锤,“呜”地一声照枸郎当头砸下。可怜枸郎,马上脑浆崩裂,热血横流,立即仆地身亡。杞姬听得声响,知为不妙,跑出来一看,枸郎已死于墙下,便奋身扑到枸郎身前,高声哭喊着:“枸哥,等等我!”说着一头撞向石墙,可怜娇弱之姿,马上花谢香殒。合法此际,地骨也肝火冲冲赶来,见此景象,不由拊膺切齿,顺手操起院中杵米用的石杵,与那恶将军大战起来。几个照面,哪是恶将军的敌手,被恶将军一锤打死。随后,恶将军又大打脱手,死伤多人,掳掠一些财物而去。 三个尚未结婚的青年,就此惨遭不测,人们恼怒、人们悔恨、人们痛惜!各人看到三人的遭遇,无差别情落泪。众人同等商量,把他(她)们三人合埋一墓,葬于湖畔之高坡上。 就在安葬后的第二年,墓堆上长起了一丛丛的小树,它们摇晃翩翩,非常招人喜好。到夏末,树上又结出累累小红果,如珍珠、如宝石,闪闪发亮。一次,一个饥饿贫病的老太太,老眼昏花,昏迷墓旁,醒来后因饥饿而乱抓乱摸,突然抓到一把落下的小红果,放入口中,顿感香甜,再吃数把,饥止渴除。白叟就睡在墓旁,第二天起来,眼睛已能看清细碎的小草,并且几年的腰痛腿软也去掉泰半。她就在墓旁栖息数日,并以此红果取代饮食。几天后,她的眼睛完全复明,腰腿也已健如凡人,斑白的头发渐见转黑,面色已转黄红容润。她很快进村,把这事报告人们。人们凭着实验的生理,实行着这小红果的作用,公然屡用屡效。更有人把这树根煮熬饮服,其结果与小红果判然不同。它能治疗人们的骨蒸烦热,虚痨咳嗽。日积月累,这小红果治病奇效的消息,便传遍四乡八野。人们以为,这小红果,是由枸郎和杞姬变的,因此把小红果叫枸杞。而根则是地骨变的,故把根皮叫作地骨皮。 讲到此,求协为惊叹这一故事,对枸杞的成果加以归纳综合,随口咏道: “滋补肝肾甘枸杞,甘平补劳填真髓, 益夺目目疗暗淡,腰脊酸痛阳痿起。 求协出于对地骨憨直、大胆的可爱,咏道: 地骨根皮甘淡寒,归经肺肾疗热喘, 清热凉血退骨蒸,劳热作咳除虚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