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金匮要略注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注】 妊娠吐逆谓之恶阻。恶阻者,谓胃中素有寒饮,恶阻其胎而妨饮食也。主之以干姜去寒,半夏止呕,恶阻之人,日日吐逆,必伤胃气,故又佐人参也。 【集注】 程林曰:寒在胃脘,则令吐逆不止,故用干姜散寒,半夏、生姜止呕,人参和胃。半夏、干姜能下胎。娄全善云:余治娠阻病,累用半夏,未尝动胎,亦有故无殒之义,临病之工,何须拘泥。尤怡曰:此益虚温胃之法,为妊娠中虚而有寒者设也。夫阳明之脉,顺而下行者也。有寒则逆,有热亦逆,逆则饮必从之,而妊娠之体,精凝血聚,每多蕴而成热者矣。按『外台』方:青竹茹、橘皮、半夏各五两,生姜、茯苓各四两,麦冬、人参各三两,为治胃热气逆吐逆之法,可补仲景之未备也。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右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加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妊娠,小便难,饮食仍旧,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按】 方证不合,必有脱简,不释。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 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 右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倒霉,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注】 妊娠外有水气则浮肿,洒淅恶寒,水盛贮于肌肤,故身重;内有水气,则小便倒霉,水盛阻遏阳气上升,故起即头眩也。用葵子茯苓者,是专以通窍利水为主也。 葵子茯苓散方 癸子一升茯苓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当则愈。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注】 妊娠无病不须服药,若其人瘦而有热,恐耗血伤胎,宜常服此以安之。 【集注】 尤怡曰:妊娠最虑热伤,故于芎、归、芍药养血之中,用黄芩清热,佐白和胃也。震亨称黄芩、白为安胎圣药,夫芩、非能安胎者也,去其湿热,其胎自安耳! 当归散方 当归黄芩芍药芎各一白半右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苦疾,产后百病悉主之。 妊娠养胎,白散主之。 【注】 妊娠妇人,肥白有寒,恐其伤胎,宜常服此。 【集注】 尤怡曰:妊娠伤胎,有因热者,亦有因寒者,随人藏气之阴阳而各异也。当归散正治热之剂。白散君白和胃,臣川芎调血,使蜀椒去寒,佐牡蛎安胎也,则正治寒之剂也。仲景并列于此,其以是昭示后人者深矣。 白散方 白芎蜀椒(去汗)三分牡蛎右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心烦吐痛,不克不及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 【按】 文义未详,此穴刺之落胎,必是错简,不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