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简介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神农本草经》别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差别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
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代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历代有多种传本和注本,现存最早的辑本为明卢复辑《神农本经》(1616),传播较广的是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1799),以及清顾不雅光辑《神农本草经》(1844)、日本森立之辑《神农本草经》(1854)。
神农,古传说中“三皇”之一,传称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书名冠以神农为尊古之风的假托。现行本为清孙星衍、孙冯翼辑。孙星衍(1753~1818),字伯渊,又字渊如,清代江苏阳湖(今武进)县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第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等,一生博学多才,领悟经史、训诂、诸子、医药,除辑本书外,尚有《素女方》、《秘授清宁丸方》、《服盐药法》等著,于古代医籍整理多有孝敬。
书凡3卷,载药365种,此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照药物的效能和利用目标差别,分为上、中、下三品,立为3卷别离叙述。卷1为“上经”,论“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卷2为“中经”,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赢者,本中经”。卷3为“下经”,论“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成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累、愈疾者,本下经”。
本书体系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从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履历,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生长奠基了底子,至今还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紧张的经典文献之一。起首,在药学方面,所论365种药物的疗效真实可靠,至今还是临床常用药;建立了药有“四气”、“五味”的理论,和药分上、中、下“三品”的分类要领,并反应了局部化学知识。其次,在方剂学要领,指出药可单用亦可组方配用,建立了药物之间“七情合和”理论和组方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总结了丸、散、汤、酒、膏等根本剂型。再次,在用药方面,提出了辨证用药的头脑,所论药物顺应病症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详细划定。
《神农本草经》标记着中国药学的诞生。后代对它举行解释、增补,形成了浩繁的本草文献。较早的有汉魏之际的补注本《名医别录》、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494),后有明缪希雍撰《神农本草经疏》(1625),清代张志聪撰《本草崇原》(1663)、徐大椿撰《神农本草经百种录》(1736)、邹澍撰《本经疏证》(1837),今有尚志钧著《神农本草经校点》(1981)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