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工夫-八卦掌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八卦转掌之斜方
天地既有八方,有正方必有斜角也。八卦即按八方,有正即有斜也。吾人与人介于天地之中,随地周旋,自不克不及囿于一方以为进退收支之取势;若拘于正方者,只能收支进退于东南西北,直道而行,即或不克不及得机势。学者拘于所习,易生抱残守缺之弊,即或故意由常变化,苦于举步无法,动亦陌生,而求其圆转机动,心动手到步随者,甚难事也。
必法悟圆通,两足如轮转,一身浑是手。手则上下翻飞,摆布逢源,忽焉在前,忽焉在后,伸而在前,曲之则后,亦且能伸能屈,屈以变伸,以二手做千手之用。以一人应万人之敌,坦然胜人。有足奇特者,足则应手而成步,手则应心而变招,招由手成,手由步促;而其以是使手足成同等者,力在腰也。手足何以服从于腰,而腰又何以敢于为命?盖人与人战,名曰争胜败,顾名思义,胜者身材永立也,负者胸地背天也,是必腰须求真正者,乃为胜利之象。再就武术劲学上言之,人之以是立定在于胜,胜乃腰身永立也。腰乃一身支柱之要也,故白叟易跌,以其腰脊无力也。再就物理力学上言之,腰乃一身之紧张支点。故此拳术技击各门,均以腰正为制胜秘诀,唯八卦掌尤以正为要。不外术本卦理,每有连环颠倒之势,步法圆转,自有角度,即所谓之斜方也。
八卦转掌之真理
转掌为八卦门之工夫也,为何人皆直步以为进退,我则弯步以为收支。人则握拳以为攻守,我则直掌以为取避。此中原理,有为研究拳术不成不知者,试重复阐明之。大凡对敌之事,虽云眼不雅六路,耳听八方。盖六路,四方上下也;八方者,四正方四斜角。以一人顾盼十方,稍一疏神,难以周到;即或殷勤,而人之拳械出吾不料,不定来自何方,若凭直步周旋,势必有左支右绌、奔波不惶之情。
转掌之步法,为制人上策;转掌之腰式,为本身之廉价;转掌之伎俩,为人己之消息。盖根于腿,变于手而动于腰。即本八卦三易之道,曰易也,不易也,变易也。易也者,乾与坤之大易也,离与坎之大易也。余此类推,而转掌之前步做后步、前手做背工,即本八卦之易理也;其不易之道,左旋右转,右旋左转,前掩为后,后穿为前,旋转千遭,穿掩万变,而终归同等,理有摆布而体无差别,是本八卦不易之理也。其变易之道,由老八手之转掌,每手变易为八手,合为六十四手之拆手也,每手复变六手,合为三百八十四手。是本周易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变易之道也。
至其消息、标的目的、复元,各有真理,各有实用。待依次阐明于后。
八卦转掌之消息
天地之以是运转,万物之以是消长,消息罢了。至于武术技击之道,内以修身,外以御悔,诚人生之要事也。
历经诸先辈之精研,各宗一派,故有少林拳术、弹腿拳术、六合拳术、五行拳术、形意拳术、三皇拳术、戳脚拳术、劈挂拳术、螳螂拳术、醉仙拳术、通背拳术、岳氏散手、太极拳术、八卦拳术。余之流派,缺而未载。各有专攻,不得拘泥己见,妄为品评,不外得其真传,用尽苦功者,方为上选。兹就八卦掌之功静申而言之。
动中有静:
以情势而言,足胯膝动也,掌腕肩静也。然其动中有静者,由老八手,变为八八六十四手;再六十四手,每手变为六手,成为三百八十四手,以合卦爻卦象。究其步之动转,以变易上言,收支进退叠倒卧冲,均动象也。终不雅了局,仍遵照必然轨道,而一元复始也。此即动中有静之义。
静中有动:
以情势而言,胸脊腹肩肘腕掌均为静也。然由其变招变式上言之,由左变右,前变后,自其大局部上言,谓之式。自其使法上言,谓之招。此自招与式之自身而言。若由消息上言,其不动者体也,其动者用也。譬如人坐车中,日行多少里,而车轮旋转,历经南北工具凹凸平原之变迁,而人坐车中,确未改变其位也,此即八卦转掌静中有动之义。其静者,两掌一拓一叠,做太极图阴阳鱼之状。故此无论八变六十四、六十四变为三百八十四爻,周而复始,然未变过本爻也,不外是一阴一阳,一动一静而矣。换而言之,八卦转掌由老八手,每手变为八手,以及六十四手拆为六手,要在无论怎样拆变,终归于左左磨身掌,是即静中求动之道也。
推而言之,掌之变由于手足;而其以是动者,发于静而不动之腰脊也。盖掌发于手,根于脚,收纵于膀腰。故快如掣电,重如山岳,轻灵如荷珠。用时人重我轻、人快我慢、人慢我走,有羽毛不克不及加、飞虫不克不及遇之势。不知者,以为乱神怪力,绝乎其技。实则人乃一球形,击必求此中心。我亦球形,遇击则圆转以走。盖其不动者,静以待动,伺机而发也。其动者,动尔后静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