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金匮要略注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二)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按】 此节脉证不合,必有脱简,故不释。 11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 【注】 脉沉、小、迟,则阳大虚,故名脱气。脱气者,谓胸中大气虚少,不充气味所用,故 疾行喘喝也。阳虚则寒,寒盛于外,四末不温,故手足逆冷也。寒盛于中,故腹满溏 泄,食不消化也。 【集注】 徐彬曰:脉沉、小、迟,其为阳衰无疑。沉、小、迟三脉相并,是阳气全亏,故名脱气。其躯为空壳,疾行则气竭而喘喝,四肢无阳而寒,腹中无阳而满,甚则胃虚极而 溏泄,脾虚极而食不化也。 李?曰:此脾、肺、肾三经俱病也,肺主气,气为阳,沉、小、迟皆阳气虚衰之脉, 故为脱气。疾行则喘喝,以肺主出气,而肾主纳气,为气愤之原,呼吸之门,若真元 消耗,则气虚不克不及续息,肺无所出,肾无所纳,故喘喝,此肺肾病也。又脾主四肢, 四肢者,诸阳之本。逆寒者,阳虚不温四末也。腹满者,脾经入腹,阳虚中满也。溏 泄食不化者,此脾虚不克不及运磨水谷,多见鹜溏飧泄之证也。 12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夫君则亡血失精。 【注】 详见『伤寒论?辨脉法』中,不复释。 13 脉得诸芤动微紧,夫君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注】 脉得诸芤动微紧者,谓概虚劳之诸脉而为言也,非谓芤动微紧,仅主夫君失精,女子 梦交之候也。通举男女失精之病,而用桂枝龙骨牡蛎汤者,调阴阳和荣卫,兼固涩精 液也。 【集注】 徐彬曰:失精之家,脉复不一,苟得诸芤动微紧,是夫君以虚阴而挟火则失精,女子 以虚阴而挟火则梦交。主以桂枝龙骨牡蛎汤者,盖阴虚之人,大概当助肾,故以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龙骨牡蛎固精也。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4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 【注】 虚劳云云者,概虚劳之证而言也,非谓虚劳之证,止于此也,故下文有诸缺乏之说也 。均主以小建中汤者,欲小小创建中虚之意,合下六节,皆论虚劳,各有所主之方也 。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甘草(炙)三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二两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成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15 虚劳里急,诸缺乏,黄耆建中汤主之。 【注】 所谓虚劳里急诸缺乏者,亦该上条诸缺乏证之谓也。黄耆建中汤,创建中外两虚,非 单谓里急一证之治也。桂枝龙骨牡蛎汤,即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小建中汤,即桂枝 汤加胶饴。黄耆建中汤即桂枝汤加胶饴、黄耆也。故尝因是而思仲景以一桂枝汤收支 加减,无往倒霉云云。何后代一见桂枝,即为伤寒发汗之剂,是但知仲景用桂枝汤治伤寒,而不知仲景用桂枝汤治虚劳也。若知桂枝汤治虚劳之义,则得仲景心法矣。盖 桂枝汤辛甘而温之品也,若啜粥温覆取汗,则发散荣卫以逐外邪,即经曰:辛甘发散 为阳,是以辛为主也;若加龙骨、牡蛎、胶饴、黄耆,则补固中外以治虚劳,即经曰 :劳者温之,甘药调之,是以温以甘为主也。由此推之,诸药之性味功效加减收支, 其妙无穷也。 【集注】 魏荔彤曰:气虚甚,加黄耆,津枯甚,加人参,以治虚劳里急,此言里急非单指里急 之谓也,乃虚劳诸缺乏腹痛之谓也。故名其方为建中,正以是扶持此中气,使渐生阴阳,达于荣卫,布于肢体也。 尤怡曰:里虚脉急,腹中当引痛也。诸缺乏者,阴阳诸脉俱缺乏,而眩悸喘喝,失精 亡血等证,相因而至也。急者缓之必以甘,缺乏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黄耆 尤有专长也。 黄耆建中汤方 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耆一两半,余依上法。 若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缺乏补气,加半夏 三两。 16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倒霉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注】 虚劳之人腰痛肾气虚而不可也。少腹拘急,小便倒霉,膀胱气虚不化也。主以八味肾 气丸温补下焦。肾与膀胱表里之气足,而腰痛,少腹拘急,小便倒霉,未有不愈者也。 【集注】 程林曰:腰者肾之外候,肾虚则腰痛,肾与膀胱为表里,不得三焦之阳气以决渎,则 小便倒霉而少腹拘急矣。与是方以益肾间之气,气强则便溺行,而少腹拘急亦愈矣。 尤怡曰:虚劳之人,损伤少阴肾气,是以腰痛,少腹拘急,小便倒霉。以八味肾气丸 补阴之虚,可以气愤,助阳之弱,可以化水,乃补下治下之良剂也。 八味肾气丸方(见妇人杂病中) 17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注】 因虚劳而烦,是虚烦也。因虚烦而不得眠,是虚烦不得眠也。故主以酸枣仁汤,专治 虚烦,烦去则得眠也。 【集注】李?曰:虚烦不得眠者,血虚生内热,而阴气不敛也。『内经』云:气行于 阳,阳气满,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瞑;酸枣汤养血虚而敛阴气也。 酸枣汤方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二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8 五劳极虚,羸瘦腹满,不克不及饮食,食伤、难过、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 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 【按】 「缓中补虚」四字,当在不克不及饮之下,必是传写之?。 【注】 五劳所伤,久之令人极虚羸瘦,腹中虚满,不克不及饮食,宜缓中补虚,如前之建中等方 也。原其所伤之道,不止过劳伤气,房室伤精也,即饮食伤胃,饥过伤脾,渴过伤肾 ,忧思悲伤,悲极伤肝,过言伤肺,皆令人经络荣卫气伤。是以劳热煎熬,内有干血 ,故肌肤不润,甲错如鳞也。两目不荣,黯黑不明也。似此干血之证,非缓中补虚之 剂所能治,故主以大黄?虫丸,攻热下血,俾瘀积去而虚劳可复也。 【集注】 程林曰:此条单指内有干血而言。夫人或因七情,或因饮食,或因房劳,皆令正气内 伤,血脉凝积,致有干血积于中,而羸见于外也。血积则不克不及以濡肌肤,故肌肤甲 错;不克不及荣于目,则两目黯黑,与大黄?虫丸以下干血,则邪除正王矣,非大黄?虫 丸能缓中补虚也。 尤怡曰:内有干血不去,适足以留新血而渗灌不周,故去之不成不早也。此方润以濡 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去其闭,而以地黄芍药甘草和养其虚,攻血而仍滋夫血也。 大黄?虫圆方 大黄(蒸)非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漆一两 ?虫一升水蛭百枚?虫半升蛴螬一升干地黄十两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为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19 虚劳诸缺乏,民风百疾,薯蓣圆方主之。 【注】 虚劳诸缺乏者,谓五劳诸虚百损也。上条以热伤干血为言,此条以民风百疾立论。热 伤其上之血分,则病肺痈;热伤其下之血分,则病干血。风中其外之气分,则病肺痿 ;风中其内之气分,则病百疾。主之以薯蓣丸,散诸风邪,补诸缺乏,滋诸枯槁,调 诸荣卫,故其药温润共剂,补散同方也。 【集注】 徐彬曰:虚荣缺乏证,多有兼风者,正不成发急治民风,故仲景以四君四物,养其气 血;麦冬、阿胶、干姜、大枣,补其肺胃;而以桔梗、杏仁、开提肺气;桂枝行阳, 防风运脾,神曲开郁,黄卷宣肾,柴胡升少阳之气,白?化入荣之风。虽有民风未尝 专治之,谓正气运而民风自去也。然以薯蓣名丸者,取其不寒不热,不燥不滑,脾肾 兼宜,故多用以为君,则诸药相助以为理耳。 薯蓣圆方 薯蓣三非常当归桂枝神#干地黄豆黄卷各非常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 芎芍药白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 姜三分白蔹二分防风六分大枣(为膏)百枚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