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乌龙茶工艺史考据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我国古代制茶工艺生长史,从晒制、蒸制的散茶和末茶,演变为拍制的团饼茶,在唐宋到达了全盛时期。元代的制茶要领相沿宋代,但团茶、散茶并存,绿茶工艺已出现雏型。及至明代洪武初年,正式诏废贡奉龙团,提倡叶茶。绿茶达成由蒸改为炒,饮茶由煎煮改为冲泡,标记着我国制茶工艺的创新和奔腾。这个时期,绿茶炒青工艺渐趋美满,同时也鞭策别的茶类的生长和创新。如黑茶、花茶、乌龙茶、红茶等相继鼓起,争奇斗胜,万紫千红。可以说,明代是我国制茶工艺承前启后的一个全盛时期。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类,因其初制历程奇特的“做青”工艺而区别于别的的茶类,并形成香高味醇的奇特品格,是我国茶叶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已往,关于乌龙茶工艺的发祥地、工艺发生的大要时期、其与红茶工艺的演变的干系及其在我国制茶工艺生长史中的职位等题目,由于古代并未有科学的茶叶分类学,常以产地、品种名茶;一些有关茶叶的史籍和诗词又多出于士医生之手,他们多数不懂种茶和制茶,因而撰写或转抄的关于工艺纪录常禁绝确,造成我们本日考据事情的困难。因此,茶叶曾出现如许那样不尽同等的看法和论断,也是在所不免的。对此,我们从1975年开始搜集整理这方面的有关的茶史资料,并以已掘客的史料为立论依据,提出了武夷岩茶(Bohea)是乌龙茶的鼻祖;“光阴”、“小种”等是武夷岩茶固有品名;乌龙茶早于红茶,其工艺形成年代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即十七世纪初叶等不雅点。现分述于下: 1、关于乌龙茶工艺的发祥地 * 乌龙先为地名,后为茶树品种名。五口通商前后,我国茶叶出口西欧,武夷茶独树一帜,始有“乌龙茶”名之称,此间,天下出现了新的产茶大国(如印度、斯里兰卡等),国际市场对付茶叶的分类也遂被遍及接纳,这已是定论。但乌龙茶的制茶工艺源远流长。它师承北苑龙团凤饼而寻求“真香”,于明末清初罗致各地采制工艺英华,在武夷山创造发明白“做青”工艺,制作武夷岩茶。武夷岩茶便是乌龙茶的鼻祖,其重要论据见诸下列史籍和方志纪录: 6 1734年版陆廷灿《续茶经》载:“凡茶见日则味夺,惟武夷茶喜日晒。武夷造茶,其岩茶以僧家所制者最为得法。至州茶中于采回时逐片择其背上有白毛者,另炒另焙,谓之白毫,别名寿星眉;摘初发—旗未展者,谓之莲之心”。 《续茶经》引述1717年王草堂《茶说》:“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