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金匮要略注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一)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惫,汗出,卧不时动 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 则愈。 【注】 历节属伤气也,气伤痛,故疼痛也。血痹属伤血也,血伤肿,故麻痹也。前以明邪气 聚于气分,此以明邪气凝于血分,故以血痹名之也。尊荣人,谓膏粱之人,素食甘肥 ,故骨弱肌肤盛重,是以不任疲惫,疲惫则汗出,汗出则腠理开。亦不堪久卧,卧则 不时摆荡,摆荡即加被微风,亦遂得以干之。此言膏粱之人,外盛内虚,虽微风小邪 ,易为病也。然何以知病血痹也?但以身材不仁,脉自微,则知邪凝于血故也。寸 口关上小紧,亦风寒微邪应得之脉也。针能导引经络取诸痹,故宜针引气血,以泻其 邪,令脉不而和,紧去邪散,血痹自通也。 【集注】 周扬俊曰:天下惟尊荣报酬形乐志苦,形乐故肌肤盛,志苦故骨弱,骨弱则不刻苦, 肌盛则气不固,稍有劳困,即汗出也,汗出而阳气虚,虽微风且得以袭之,则血为之 痹。故一见脉微,则知其阳之缺乏,一见脉,则知其阴之多阻,此血痹之本脉也。 而其邪入之处,则自形其小紧,小为正气拘抑之象,紧为寒邪入中之征。然仲景明言 微风,何以反得寒脉也?盖邪随血脉上下,停滞汁沫,未有不痛者,故痛为紧脉也。 针以泄之,引阳外出,则邪去而正自伸也。 02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材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 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互详脉证,以明其治也。上条言六脉微,寸口关上小紧,此条言阴阳寸口 关上俱微,尺中亦小紧。合而不雅之,可知血痹之脉浮沉,寸口、关上、尺中俱微、俱 、俱小紧也。微者虚也,者滞也,小紧者邪也,故血痹应有如是之诊也。血痹外 证,亦身材顽麻,不知痛痒,故曰:如风痹状。但不似风痹历枢纽流走疼痛也。主黄耆桂枝五物汤者,保养荣卫为本,祛风散邪为末也。 【集注】 周扬俊曰:此申上条既痹之后,未能针引以愈,遂令寸口微者,今则阴阳俱微,且寸 关俱微矣,且尺中小紧矣。夫小紧既见于尺,则邪之入也,愈深而愈不得出,何也? 正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也。脉经表里,谓之阴阳,上下亦谓之阴阳,今尺既小紧, 则微属表里也明矣。若言证以不仁概之,则疼痛麻痹,每与我相阻,其为不仁甚矣, 故以风痹象之,非真风痹也。于是以黄耆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荣卫,托实表里 ,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为至当不易之治也。黄耆桂枝五物汤方 黄耆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03 夫夫君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注】 夫君平人。应得四时五藏平脉,今六脉大而极虚,非平人之脉也。然大而无力,劳役 伤性情也,极虚者,内损肾阴精也,此皆欲作虚劳之候,故有如是之诊也。 【集注】 李?曰:平人者,形如无病之人,经云:脉病人不病者是也。劳则体疲于外,气耗于 中,脉大非气盛也,重按必空濡,乃外有余而内缺乏之象,脉极虚则精气耗矣。盖大 者,劳脉之外暴者也;极虚者,劳脉之内衰者也。 魏荔彤曰:夫夫君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脉大者,邪气盛也,极虚者,精气 夺也。以二句揭虚劳之总,而未尝言其大在何脉?虚在何经?是在主治者,随五劳七 伤之故而谛审之也。 04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按】 「若肠鸣」三字,与上下文不属,必是错简。侠瘿之「瘿」字,当是「瘰」字。每经 此证,先劳后瘰、先瘰后劳者有之,从未见劳瘿先后病也,必是传写之?。 【注】平人年二、三十,常得大脉者,则多病劳。若人年已五、六十,其脉亦大,不 即病劳者,以气血虽虚,而火自微也,火微故不病劳也。虽不病劳,然气血荣卫虚痹 不可,故为马刀、鼠疮、侠瘰也。此发明脉大虽同,为病差别之义也。 05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酸削不克不及行。 【按】 阴寒精自出之「寒」字,当是「虚」字,是传写之?。 【注】 此言浮大为劳,以详其证也。手足烦,即今之虚劳,五心烦热,阴虚不克不及藏阳也。阴 虚精自出,即今之虚劳遗精,阴虚不克不及恪守也。酸削不克不及行,即今之虚劳膝酸,削瘦 骨痿不克不及起于床也。夫春夏阳也,阴虚不堪其阳,故剧;秋冬阴也,阴虚得位自起, 故差。 【集注】 徐彬曰:脉大既为劳矣,越发浮,其证则手足烦,盖阴既缺乏而阳必盛也。于是春夏 助其阳则剧,秋冬助其阴则差。阴虚而精自出者,久则酸削不克不及行矣。 程林曰:「寒」字作「虚」字看,阴虚则气不守,而精自出矣。 李?曰:脉浮大者,里虚而气暴于外也。四肢者,诸阳之本,劳则阳耗,阴虚而生内 热,故手足烦。凡劳伤多属阴虚,当春夏木火盛炎之际,气浮于外则里愈虚,故剧: 秋冬金水相生之候,气敛于内则外不扰,故差也。肾藏精,精自出者,肾水不藏也, 肾主骨,故酸削而不克不及行也。06 夫君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倒霉,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 劳使之然。 【注】 此复申虚极为劳,以详其证之义也。脉虚沉弦,阴阳俱缺乏也;无寒热,是阴阳虽不 足而不相乘也;短气面白,时瞑兼衄,乃上焦虚而血不荣也;里急,小便倒霉,少腹 满,乃下焦虚而气不可也。凡此脉证,皆因劳而病也,故曰:此为劳使之然。 07 夫君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按】 「脉浮者,里虚也」当是衍文。 【注】 此复申虚劳面色白,互详其证之义也。面色白不因衄者,是血不内生也;因衄者,是血亡于外也。今曰面色薄,谓面色浅淡不华,亦缺乏之色也。故主津液缺乏之渴及吐 衄亡血气虚卒喘,血虚卒悸也。 【集注】 李?曰:此节以亡血为主。『内经』云:夺目五色者,气之华也。又云:心之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劳则气耗火动,逼血妄行,必致亡血。盖血主濡之,血亡则精夺而 面色薄,津液去而烦且渴矣。又劳者,气血俱耗,肺主气,气虚则喘,心主血,血虚 则悸。卒者,卒然见此病也。 08 夫君脉浮弱而,为无子,精气清凉。 【注】 夫君之脉浮大而虚者,为虚劳也。浮弱而者,则为精气清凉,故为无子也。09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眼花,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 诸芤动微紧,夫君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按】 此条亡血失精之劣等句,与上文义不属,当另作一条在后。 【注】 失精家,谓肾阳不固精者也。少腹弦急,虚而寒也。阴头寒,阳气衰也。目弦,精气 亏也。发落,血本竭也。若诊其脉极虚而芤迟者,当知极虚为劳,芤则亡血,迟则为 寒,故有清谷、亡血、失精之证也。 【集注】 程林曰:肾主闭藏,肝主?泄,失精则过于?泄,故少腹弦急也。阴头为宗筋之所聚 ,真阳日亏,故阴头寒也。眼花则精衰,发落则血竭,是以脉虚芤迟也。虚主失精, 芤主亡血,迟主下利清谷也。 李?曰:肝主藏血,肾主藏精,亡血失精,则肝肾俱虚矣。少腹者,肝、肾之部,今 少腹弦急,以肝肾两亏,则里气虚而张急加弦也。肝主筋,前阴者,宗筋之所聚,肝 衰故阴头寒也。肝藏血开窍于目,肾主骨,骨之精为瞳子,又肾之华在发,发者血之 余,此肝肾两虚,故眼花发落也。芤脉者,浮沉有,中心无,似中空芤草,故名芤脉 ,此亡血之脉,以脉者血之府,血虚则脉亦虚也。迟为在藏,迟则为寒,脉极虚芤迟,则其证亦虚。清谷者,大便完谷不化也,此虚劳在肝、肾二经者也。 10 夫君平人脉,衰弱渺小者,善冷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