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恽铁樵与《人买卖味》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恽铁樵(1878-1935年),名树钰,别号黄山、樵木、凉风,江苏武进人。自幼孤独,怙恃早亡。幼读经书,兼诵医籍。16岁中秀才。1903年入南洋公学,专攻英文。结业后在长沙、上海等地任教。1911年,入商务印书馆为编纂员,次年始主编《小说月报》,开始文门生涯。恽氏素重章法,喜桐城派文风,热心于文学创作和翻译,写了《爱筏》、《血花一幕》等数十篇小说,翻译莫泊桑、巴尔扎克、陀斯妥也夫斯基之《豆蔻葩》、《黑衣娘》、《波痕荑因》等名著,蜚声国内。1916年恽氏因宗子患白喉病逝,遂锐志攻医,研究医经。曾问业于婺源汪莲石,深通《内经》、《伤寒论》之旨。恽氏在后半生中,尽力投身于中医奇迹。临床之余,兼就上海各中病院校讲席,并开办中医函授学校,编纂出书《铁樵医学月刊》。主张以中医自身学说为主,革新中医,成为革新中医的提倡者。恽氏治学谨严,器重实践,勇于创新,为近代中医界醒目文学又受过体系近代科学练习的第一人。著有《论医集》等八辑和20多种著述。恽氏文笔强健高古,能医能文,著誉杏林。暮年,他按照本身的人生履历和领会,写了一本《人买卖味》,1930年出书,1931年再版。此书出书量少,社会上传播不多,亦很少见诸文籍。倪景炎同道曾有先容(《文汇念书周报》1995.12.4),惜语焉未详。《人买卖味》以为:“人生不雅之研究不彻底,则种种学问之研究不得毕竟。时无论今古,地无论工具,万有学问,可谓皆对此目标奔赴。”他常以《素问・上古灵活论》为引导头脑,以为在人生的题目上,只有彻底感悟,“则不期无为而自无为,不期恬淡而自恬淡,虽终身碌碌,心神安谧,日接辉煌,淡泊自若;反是,虽名山古刹,佛火蒲团,亦魔障自生而致死也。”他又以为,人在世应该有本身所寻求的目标。他说:“西方哲学家谓,人类乃追目标性的动物,此语甚耐人寻味,其寄义与庄子‘哀莫大于心死’意苟同。”同时,他对“西方人侧重物质”、“种种办法无非是欲到达乐利目标”不以为然。他说:“这和宋儒抬出‘天理克制人欲’同样是走向一个极度。”这些不雅点在其时来说,头脑是比拟先辈的,如今看来,几多还存在着一些虚无主义的内容。书中还谈到了不少关于养生和医德方面的内容:“治病是对人,是外的;养生是对已,是内的”,“自当以内为主,抑养生不讲,亦何能治病。”究竟云云,医者不明白摄身防病,洞悉发病之由,何以引导治疗疾病和防备疾病。他这种见解很有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