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之猴拳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中国拳术之一,以模拟猴子的种种行动而得名。据纪录,中国早在西汉时就有了猴舞和猴拳。西汉长信少府檀长清曾在一个隆重宴会上扮演猕猴舞。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
上有“沐猴灌”的款式和图象,刻画的正是猴子的行动。明代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
.拳经捷要》也有猴拳的纪录。
猴拳在生长历程中形成了差别的流派和技能气势派头,但根本要领却是配合的,即在眼、身、手、步等方面要做到
22
个字:刚、柔、轻、灵、绵、巧、躲、闪、神、束、抓、甩、
采、
切、刁、拿、扣、顶、缠、蹬、踹、弹。前10个字指的是整个行动的模样形状,中心
8个字指的是上肢伎俩,后
4个字是腿法。
近代猴拳多以套路的情势出现,其行动内容既要模拟猴子机敏、灵敏的形象,又要切合武术的技击特点,如出洞、窥望、看桃、攀缘、摘桃、
蹬枝、
拼抢、藏桃、蹲坐、吃桃、喜乐、惊窜、入洞等都是具有形、法同一的猴拳行动。
有的套路还编进一些跌、扑、滚、翻行动。猴拳要求做到形象、意真、法密、步轻、身活。形象就是形状要像猴子,如耸肩、
缩颈、圆背、
束身、弯肘、垂腕、曲膝等。
意真是要做到神似,表示猴子的精力。法密是要领要精密连贯,有升沉,有节奏。步轻是步子轻便敏捷。身活是身子机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猴拳在行动质量、套路编排、扮演结果等方面都有进步。自1953年天下民族情势体育扮演比赛大会以来,历届天下性武术扮演竞赛都有猴拳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