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中医文化―医林漫画―明代正统铜人在圣彼得堡冬宫认定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庚子之变,八国联军陵犯北京,清太病院的铜人及先医庙铜铸三皇像均被俄军抢走,媾和后,御医陈守忠曾与俄谈判而未果。此铜人现在流于何地?这桩令人痛心的公案,在2002年被中国中医研究院黄龙祥研究员审谛索解。 铜人又称“铜神”,是我国医学史上最贵重的遗产之一,最早创制的铜人是“天圣铜人”,南宋李焘在所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O五纪录道: 天圣五年(1027年)冬十月壬辰,医官院上所铸腧穴铜人式二,一置医官院,一置相国寺。先是上以针砭之法,传述差别,腧穴稍差或害性命,遂令医官王惟一,考明堂气穴经络之会,铸铜人式。又纂集旧闻,订止讹误,为《铜人针灸图经》至是上之,因命翰林学十夏竦序,摹印颁行。 文中提到的医官王惟一,时任中省尚药奉御,他尊宋仁宗的旨命,计划制造了两尊人体针灸经络穴位模子,同时又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资讲授。其时,还曾将三卷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在石碑上供后人查考。铜人的成果及特性如夏竦的序文所云:“创铸铜报酬二,内分脏腑,旁注溪谷井荣所会,孔穴所安,窍而达中,刻题于侧。”铜人身高等同真人,体内设置脏腑模子,为了便于讲授和测验,用水银灌注于铜人穴位之中,外表涂以黄蜡,应试者可按穴试针,当刺中穴位时水银立即流出,如有偏误则无见水银。《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上载明各穴位相距标准,此经络腧穴之标定,便是其时的范例。 此铜人开中国医学以实体模子为教具的先河,它的奇妙计划和铸造工艺充实展示了宋代的科学程度和民族的聪明,史称此铜报酬“天圣铜人”。两铜人铸成后,一尊置于汴梁医官院,一尊置于大相国仁济殿。靖康国难汴梁被金兵攻占,一尊铜人漂泊湖北襄阳,南宋以后不知行止;另一尊和石刻图经一起作为战利品被金国搬运到南方。厥后南宋与金一度媾和,金人特调派使节王将铜人送还。南宋死亡后,铜人置于元多数(今北京)太病院二皇庙内。元二年(1336年),天圣铜人已经磨损不胜,曾经约请尼波罗国人阿德尼修补过。明正统八年(1443年),明代太病院奉英宗天子之命,仿天圣铜人又铸一新铜人,史称之为“正统铜人”。其时还仿刻了针灸图经,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从两部图经比拟看,除宋代天圣铜人穴位刻字避忌“通”字外,其他笔墨等项,两个铜人并没有什么差异,故明正统以后的学习职员和研究者,皆用正统铜人替换天圣铜人。之后,明清两代还曾仿造过数种针灸铜人,但其身高与制式都大异于天圣铜人,如明代嘉庆铜人、清代乾隆铜人、清代光绪铜人、民国铜人等多尊。现藏珍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的是清代乾隆铜人,这些铜人是1744年,当局为嘉奖参与编撰《医宗金鉴》重要职员而特造的,参与职员每人奖铜人一座及《医宗金鉴》一部。上海中医药大学收藏的铜人就是发给编写誊录官福海的,此铜人系女性,高46cm,实心,体表刻有经络穴位。 明代正统铜人的放存及踪迹,清末光绪御医任锡庚曾在《太病院志》中有所记述: 太病院署药王庙香案前立有铜范之铜人,周身之穴毕具,注以楷字,分寸不少移,较之印于书绘于图者,至详且尽,为针灸之榜样,医学之仪型也。铸于明之正统年,光绪二十六年联军入北京,为俄军全部。 《太病院志》的纪录当为可信,但得亲见方可确论。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名医陈存仁拜候日本时,曾在东京国立博物馆见到一具针灸铜人,称之为“天圣铜人”。20世纪60年代,中国医学家张锡钧也在访日后有所报告。日本针灸界对此铜人极为爱崇,视为“国宝”,在确定腧穴定位时据此为仲裁依据,《医道日本》杂志社也曾制作仿成品出售。于是,查清铜人着落,辨析各方异物,遂成为中国针灸学人的任务。 2002年8月,中国中医研究院黄龙祥研究员和徐文斌、唐为明一行特地赴俄罗斯观察,在圣彼得堡冬宫中国展厅的不完全公然展品中,发明了一具针灸铜人。该铜人身高175.5cm,有654穴,352穴名,头部曾有毁伤陈迹。该馆对黄龙祥一行,开始不让观赏铜人,后经哀告表明,该馆馆员方答应详窥细审,丈量照相。问及来源,他们只说是苏军收购于中国,其他皆搪塞塞责,语焉不详。依据本铜人的形状、穴位特性、穴名笔墨及文献旁证,黄龙祥研究员认定此铜人就是清太病院那尊明代正统铜人。 他以10项论据博引共证:1.此铜人的形态姿势及衣饰与《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及其他宋代文献中的铜人图符合;2.《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夸大发际为特性,本铜人发际突出;3文献纪录,正统铜人在明末遭战乱头部曾有毁伤,后在顺治年间修复,本铜人颈项部仍可见裂缝;4.实测本铜人身高175.5cm,与我国粹者吴元真从修建学、经碑结构的考据盘算所得宋代天圣铜人高度应为175cm相符合;5.穴名笔墨的含糊难辨水平标明,该铜人年代之长远:6.该铜人穴位数目是惟一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和《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相合者;7.穴名注以楷字与《太病院志》纪录符合:8.在腧穴内容上,带有特性性的腹部穴及大腿背面足太阳经穴的定位只有“京口图”的特性;9.特性性的颔厌、悬颅、悬厘三穴之定位,与传世种种铜人及铜人图、明堂图均差别;10.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呈直线摆列,与《资生经》经穴图、史素刻铜人图、丘铜人图符合,此系与其他铜人相异之处。 据此,十论相订,归属自明,足可证明此冬宫所展之铜人便是中国之明正统铜人。又从该铜人“通天”穴名不避宋讳,以及可以或许阐明此铜人是其他铜人的证据缺如等,完全清除这座铜人是宋代天圣铜人的大概。这阐明展于俄国圣彼得堡冬宫中国馆的铜人,便是1900年俄军从清太病院劫走的明代正统铜人,以听说记述比较实物,笃可定谳。 明代正统铜人的认定,也有助于对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被沿称宋代“天圣铜人”的辨别。中国中医研究院王雪苔副院长在20世纪80年代赴日本观察时,就按照形状身高等项对日本铜人称“天圣铜人”提出质疑。黄龙祥研究员体系整理了历代铜人的有关资料,按照该铜人的形状特性和身高(162cm)与天圣铜人不合、穴位数不符(多出11穴)、穴名中出现日本特有的汉字,以及经穴连线出现了元代滑寿著《十四经发挥》中的提法而推知应晚于宋代。2003年10月,天下针灸团结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经穴部位国际规范讨论会”上,黄龙祥研究员宣读《古代针灸铜人考》的论文并公布了此项研究结果,引起猛烈回声。经查,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网站关于其铜人的阐明,已改为“铜人形1躯,江户期间18世纪”了。这标明,日本方面再不提该具铜人是宋代天圣铜人,而是江户期间的日本制作物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