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序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世居玉田县鸭鸿桥。曾做过武库生,后至北京行医,是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名医。
王清任的重要著作为《医林改错》,这是一部几百年来令医学界争论不休的书。书中重要论述了两个方面的不雅点。其一便是“改错”,王清任以为,我国古代医书中对人体脏腑的位置、巨细和重量的形貌并不确切,他曾在瘟疫盛行的灾区不雅察未掩埋的儿童遗体300多例,逐一举行相识剖和不雅察,绘制了大量的脏腑图。他以为宿世很多医书的讲法不精确,须纠正,故书名便为《医林改错》;另一重要内容重要标明了他对人体气血的一个特别的熟悉。他以为气与血皆为人体生命的源泉,但同时也是致病因素。不管外感内伤,对付人体的损伤,皆伤于气血而非脏腑。气有虚实:实为邪实,虚为正虚;血有亏瘀,亏为失血,瘀为停滞。他以为瘀血是由于正气虚,鞭策无力造成的,故血瘀证皆属虚中夹实。故而他提倡“补气活血”和“逐瘀活血”两大规则,这就是他的闻名的“瘀血说”。
张序
医,仁术也。乃或术而不仁,则贪医足以误世;或仁而无术,则庸医足以杀人。古云不平药为中医,盖诚虑乎医之仁术难兼也,至于稍读方书,即行市道,全无仁术,奚以医为?余来粤数年,眼见此辈甚众,辄有慨乎此中。每遇济急良方,不吝捐赀购送。今放癸丑四月,适闻佛山友人有幼子患症,医以风药投之,竟至四肢抽搐,口眼歪斜,命垂旦夕,忽得一良方,一剂稍愈,三服霍然。又有人患半身不遂者十余年,得一良方,行走仍旧。余甚奇之,再四访求,始知二方皆出自《医林改错》一书。遍求得之,历试多验。因于公余沉潜重复,颇悟其旨。窃叹此书之作,直翻千百年旧案,正其谬误,决其瑕疵,为希世之宝也,岂非术之精而仁之至哉!余不忍秘藏,立刊布以公于世。使今人得悉脏腑经络之实,而免受庸医之误。亦不负王勋臣老师数十年济世之苦心矣。愿同道君子勿视为平常善书,幸甚!幸甚!
咸丰癸丑仲夏顺天张润坡识
刘序
丁未之秋,寄迹吴门。适同亲焦子浚文来,手执脏腑全图,乃勋臣王老师《医林改错》之稿也。脏腑图汉魏以来,医家所习见,何异乎尔?异乎勋臣老师所绘之图与昔人殊也。脏腑大家皆同,勋臣背古以传图,得毋炫奇立异乎?曰:否,否则也。昔人之图传其误,勋臣之图传其信。天下物理之黑白,闻虚而见实,寡见独虚,多见为实。昔人窃诸刑余之一犯,勋臣得诸亲见之百人。集数十载之精力,考正乎数千年之遗误。譬诸清夜钟鸣,当头棒喝,梦梦者皆为之叫醒焉。医书汗牛充栋,岂尽可征。然非善念书者,独具只眼,终为昔人所牢笼,而潜受其欺。
孟子曰:吾于武城取二三策。武城
周书也,孟子周人也,今世之书,独且不成尽信,况远者乎!是书画图文说,定方救逆,理精识卓,绝后空前。可为
黄帝之元勋,即可为长沙之畏友。抑又闻之,叶氏《指南》有久病入络之说。徐氏非之,不知入络即血瘀也。今勋臣愉快言之,而《指南》入络之说益明。坊友汪子维之见而悦之,开雕梨枣,以公诸世,斯真能刊录善书者也。是为序。
道光戊申中秋日上元后学小窗氏刘必荣识
知非子序
余读勋臣老师《医林改错》一书,而叹天下事,有人力为之者,有天意成之者,老师是书,功莫大于图绘脏腑诸形。其以是能绘诸形者,则由于亲见,其以是得亲见者,则由于稻地镇之一游也。此岂非天假之缘,而使数千载之误,由老师而正之哉!惟隔阂一事,把稳三十年,未能查验简直。又得恒敬公确示统统,尔后脏腑诸形,得以昭晰无疑,此非有偶然玉成其间哉!至老师立方医疾,大抵皆以约治博。上卷著五十种血瘀之症,以三方治之。下卷论半身不遂,以一方治之。并审出未病从前四十种气虚之形症,非仔细何能至此。论吐泻转筋,治分攻补两途,方由试验中来;论小儿抽风非中风,以大补元气一方治之;以不克不及言之儿,查出二十种气虚之形症,平素仔细,差别可知;论痘非胎毒、痘浆非血化,以六方治昔人不治之六十种逆痘,颇有用者。老师之书,大抵补前人之未及,而在气虚血瘀之症为多,今特揭诸篇首。
知非子书
自序
余著《医林改错》一书,非治病全书,乃记脏腑之书也。此中当尚有不实不尽之处,后人倘遇时机,亲见脏腑,精察补充,抑又幸矣!记脏腑后,兼记数症,不外示人以端正,令人知外感内伤,伤人何物;有余缺乏,是何外形。至篇中文义多粗浅者,因业医者学问有浅深也;前后语句多覆重者,恐心粗者前后不互证也。如半身不遂内有四十种气亏之症,小儿抽风门有二十种气亏之症,如遇杂症,必于六十种内互考观赏,庶免谬误。望阅是书者,须详审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