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金匮要略注正误存疑篇(三)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按】 脾胀之「脾」字,当是「肺」字,改之。发汗即愈之下,当补入前条之「越脾加汤主之」七字。 「皮」〔里〕水越婢加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按】 里水之「里」字,当是「皮」字,岂有里水,而用麻黄之理,当改之。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按】 「厥而」二字,当是衍文。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风」〔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按】 为气水之「气」字,当是「风」字,如果「气」字,则无发汗之理,且通篇并无气水之病,当改之。 黄疸病第十六 腹满「身」〔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 【按】 舌痿黄之「舌」字,当是「身」字,当改之。 黄疸病,「小便倒霉者,」茵陈五苓散主之。 【按】 黄疸病之下,当有「小便倒霉者」五字,茵陈五苓散方有着落,当补之。 吐逆哕下利第十七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文蛤汤主之。 【按】 「文蛤汤主之」五字,当在头痛之下,文义始属,当移之。兼主之「主」字,衍文也。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 气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克不及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按】 「问曰:病人脉数」,至「胃中虚冷故也」等句,已详『伤寒论?阳明篇』内,错简在此,且与脉弦者虚也,文义不属。 趺阳脉浮而,浮则为虚,「」〔虚〕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其病难治。 【按】 虚则伤脾之「虚」字,应是「」字,当改之。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按】 此条反微喘者死之下,有「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一句,文义不属,其注已详见『伤寒论辨脉篇』内,不复释。 下利清谷,不成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太阴篇』内,故不复释。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以是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厥阴篇』内,故不复释。 下利腹胀满,身材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太阴篇』内,故不复释。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太阳中篇』,故不复释。 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虫病第十九厥者,当吐,今病者静而复时烦,「非」〔此〕为藏寒,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厥者,乌梅丸主之。 【按】 此为藏寒之「此」字,当是「非」字,如果「此」字,何以辨寒厥,当改之。 妇女产后病第二十一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热在里,结在膀胱也,」不大便急躁发热,把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急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 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按】 「热在里,结在膀胱也」之八字,当在本条上文「恶露不尽」之下,未有大承气汤下膀胱血之理,当移之。「再倍」二字,当是衍文。 产后中风「病痉者」,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按】 产后中风之下,当有「病痉者」三字,始与方合。若无此三字,则人参、附子施之于中风发热可乎?而又以竹叶定名者何所谓也?且方内有颈项强用大附子之文,本篇有 证无方,则可知必有脱简,当补之。 妇人杂病第二十二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积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吐逆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疼痛,与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夫君,非止女身。鄙人「未」〔来〕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 ,膝胫疼痛;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哀痛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 ;「此皆带下,」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 ,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否则。 【按】 鄙人来多之「来」字,当是「未」字。本条皆经水继绝之病,若系「来多」,则与上文不合,与下文经候不匀亦不合,当改之。又本条内「此皆带下」四字,当在非有鬼神之下,文义始属,当移之。 妇人藏躁,喜哀痛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草小麦大枣汤主之。 【按】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义未详,必是?错。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血」〔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 ,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按】 所病下利之「利」字,当是「血」字,文义始属,当改之。 带下经水倒霉,少腹满痛,经一月「不」〔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按】 「再」字当是「不」字,如果「再」字,一月两来,与上文倒霉不合,当改之。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按】 此条详在『伤寒论?辨脉法篇』,错简在此。「旋覆花汤主之」一句,亦必是错简,半产漏下,则气已下陷,焉有再用旋覆花下气之理?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爆发偶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爆发偶然,小柴胡汤主之。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故不复释。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白,暮则?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故不复释。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满,如结胸状,?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实在而泻之。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故不复释。 阳明病,下血,?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实在而泻之,然汗出则愈。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阳明篇』内,故不复释。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长服诃黎勒丸」。 【按】 「膏发煎导之」五字,当是衍文。此「谷气之实也」之下,当有「长服诃黎勒丸」之六字。后阴下气谓之气利,用诃黎勒散;前阴下气谓之阴吹,用诃黎勒丸,文义始属。盖诃黎勒丸以诃黎勒固下气之虚,以厚朴、陈皮平谷气之实,药病相合,此方错简在『杂疗篇』内。下小儿疳虫蚀齿一方,杀虫解毒,或尚有小儿门,或列在杂方内,兹列于妇人杂病之末,亦错简也。 杂疗第二十三 (长服诃黎勒丸方) 【按】 此方当移在前篇「谷气之实也」之下。 果实菜谷禁忌第二十五 食躁「或」〔式〕躁方 【按】 食躁式躁之「式」字,当是「或」字,应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