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金匮要略注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按】 ?痛里急之下,当有上条「其脉沉紧」四字。 【注】 寒疝腹中痛及?痛里急,脉见沉紧,较之绕脐苦痛轻矣。且无恶寒汗出,手足厥冷,故不必乌头煎之大温大散,而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养正为本,散寒为次,此治寒疝之 利剂也。服乌头煎病势退者,亦当与之。 【集注】 李?曰:疝属肝病,肝藏血,其经布?肋,腹?并痛者,血气寒而凝涩也。当归通经 活血,生姜温中散寒。里急者,内虚也,用羊肉补之,『内经』云:形缺乏者,温之 以气,精缺乏者,补之以味是也。 沈明宗曰:按此连冲脉为疝,治当温补也。肝木受邪,乘脾则腹中痛,本经之气不舒 ,故?亦痛,连及冲脉则里急矣。以是当归补养冲任而散风寒,羊肉温补荣卫之气, 脾邪散而痛自止。方后云:痛而多呕,乃肝气上逆临胃,故加橘、补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痛多 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20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克不及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 之。 【按】 「抵当」二字,衍文也。 【注】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材疼痛,此疝之寒重者也。灸刺、诸药不克不及取效, 则急以乌头煎加桂枝汤五合,以解表里之盛寒也。【集注】 徐彬曰:起于寒疝腹痛,而至逆冷,手足不仁则阳气大痹,加以身疼痛,荣卫俱和睦 ,更灸刺诸药不克不及治,是或攻其外,或攻其内,邪气管束不平也。故以乌头攻寒为主 ,而合桂枝全汤以和荣卫,所谓七分治里、三分治表也。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五枚 右一味,以蜜二,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 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方解】 以桂枝汤五合解之者,溶化也。令得一升,谓以乌头所煎之蜜五合,加桂枝汤五合溶 化,令得一升也。不知,不效也;又不知,又不效也;其知者,已效也。如醉状,外 寒方散。得吐者,内寒已伸,故为中病也。 21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尺中亦微而,故 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按】 尺中亦微而之「微」字,当按『伤寒论』作「大」字是。 【注】 宿食病,即今之伤食病也,谓食隔宿不化也。人病腹满而痛,何以别之为宿食也?寸 口脉浮而大,按之反,谓按且大、且、且有力也,关上尺中亦然。大有力为实 而倒霉,故知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2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注】 腹满而痛,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故当下之。 【集注】 李?日:滑者,水谷之气胜也,若滑而兼数,则实热已入胃府矣。故云:有宿食可下 之。 23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初下利不欲食者是伤食,恶食不欲食也;久下利不欲食者,是伤脾不克不及食也。今初下 利即不欲食,以有宿食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无疑矣。 【集注】 沈明宗曰:此伤食而致下利也。骤伤宿食,停滞胃中,壅遏起落之机,不转肠中,水 谷不分而下奔则利,宿食在胃,故不欲食。必当攻去宿食,利得止而欲食,故宜大承 气汤。 24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注】 胃有三脘,宿食在上脘者,隔间痛而吐,可吐不成下也;在中脘者,心中痛而吐,或 痛不吐,可吐可下也;鄙人脘者,脐上痛而不吐,不成吐可下也。今食在上脘,故当 以瓜蒂散吐之也。 瓜蒂散方 瓜蒂(熬黄)一分赤小豆(煮)一分 右二味,杵为散,以香鼓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 度而止。亡血及虚者,不成与之。 25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注】 转索无常,紧脉之状也。若浮紧伤寒,沉紧冷痛,冷犯胃脘,谷气不可,故曰:有宿 食也。 26 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一云寸口脉紧) 【注】 脉紧头痛,是外感冒寒病也,脉紧腹痛,是内伤宿食病也。 【集注】 李?曰:按此脉与证,似伤寒而非伤寒者,以身不疼、腰脊不强故也。然脉紧亦有辨 浮而紧者,为伤寒;沉而紧者,为伤食。『甲乙经』曰:人迎紧甚伤于寒,气口紧甚 伤于食,则寒与食又以摆布手为辨已,是以知腹中有宿食不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