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医林漫画―从一方印章谈医者的本质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1938年我在上海中国医学院结业,拟返乡设立诊所,开业行医,临行前向章次公老师告别,章师情谊殷殷,谆谆申饬:“章氏家风,是朴素无华,要养其志,毋暴其气;要敏于事,而慎其言。开业行医,走向社会,面临病员,是一个大夫的开始,必然要谨小慎微,谦善审慎,继承学习,受苦研讨,在实践中进步,在总结中创新;要‘发奋图强,止于至善’,‘发皇古意,领悟新知’。这是我一向的主张,既要善于继续前人的履历,又要顺应潮水,罗致新知,领悟领悟,才干有所创新,不时进步。”随后将一方寿山石印章赠与我,文曰:“后代性情,好汉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章师指着印章说:“这16个宇,要永久牢记,身材力行,作为临床实践、济世活人的座右铭和做人的准则,才干成为一个名符实在的好大夫。”章师还对印章的内容予以论述,他接着说:”作为一个大夫,态度必然要暖和体贴,看待病员要同亲人一样;对危急重症要敢于卖力,当机立断,不成因循等候;既要胆大,又要心细,要见微知著,发于机先;更要有一个慈悲的菩萨心肠,多为病员着想,拔取廉便验的方药,减轻病员的包袱,贫病无力购药者,尽大概施诊给药,宁肯本身简单一点,努力帮忙病员,表现‘医乃仁术’之旨”。章师末了还偏重指出:“医虽小道,乃仁术也,要以力尽之,方能尽其业,不然罪也。”这是章师对我殷切盼望、谆谆嘱咐的箴言,迄今已历67年之久,章师亦仙逝45年,然言犹在耳,铭刻于心,终生受益。
这方印章,已往我将其印在方笺上,不时比较,检核本身的学习和事情,深受其益。“后代性情”,易于明白,但做到不易,必需严酷要求本身,体贴病员之苦,才干热情看待病员,到处赐与眷注照顾。“好汉肝胆”,是一个大夫在处置惩罚危急重症、疑难杂症时的严厉态度,有坚决的意志,勇于卖力的精力,不患得患失,统统从有利于病员的全愈出发,肝胆照人,尽力以赴,正如清・徐灵胎所说:“患大病,以大药制之,则病气无余,”凡病势急重的不管邪实或正虚,均宜用大剂重剂予之,使攻者可以胜邪,补者得以匡正。倘若病重药轻,必定无济于事,过后行兵,以致不起,这是一个医者最应具备的素养,也正是章师申饬的“要养其志,毋暴其气”的意思。大夫不但要胆大,更要心细,也就是“琴心剑胆”的同义词,要能从错综庞大的症情中,找到重要抵牾,透过征象,看到实质,闻一知十,才干击中关键,发于先机,犹如神仙的手眼,明察秋毫,机动快捷。至于“菩萨心肠”,更是一个大夫必需具备的根本本质,唐・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落井下石,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是作为一个大夫的先决条件,“医乃仁术”,要增强职业道德的塑造,当前医务界有少数大夫,收红包,拿背工,行之有素,绝不酡颜,那是丧失一个大夫最根本的道德程度,间隔“百姓大医”的要求太远了。《令媛方》的大医精诚篇,值得我们重温一下,深刻了解,对当前医德、医风的改正,是具有紧张意义的。愚从医近70载,虽无庞大建立,但谨守师训,未敢稍懈,今以章师奉送之印章,公之于众,愿与诸同仁共勉之,为继续弘扬中医学术作出有益之孝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