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注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二)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按】
头中病之「头」字,当是「腹」字。经中从无头中病之文,且文义不属,必是传写之
?。
【注】
病人语声寂然,谓寂然不语也,若恶人语是心病也。喜惊呼者,谓不恶人语,且喜惊
呼,是知其病不在心而在外也,故曰:骨节间病也。病人语声喑喑然不彻者,谓声不
响亮而不了彻也,此有碍于息气,故知为心膈间病也。病人语声啾啾然细而父老,谓
唧唧哝哝小而悠长也,因不敢使气仓促动中,故知腹中病也。
05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注】
息者,一呼一吸也。摇肩,谓抬肩也。心中坚,谓胸中壅满也。呼吸之息,动形抬肩
,胸中壅气上逆者,喘病也。呼吸引胸中之气上逆,喉中作痒梗气者,咳病也。呼吸
张口,不克不及续息,似喘而不抬肩者,短气病也。盖肺气壅满,邪有余之喘也,肺气不
续息,正缺乏之短气也。然缺乏之喘,亦有不续息者,有余之短气,亦有胸中壅满者
,肺气上逆者,必咳也。咳时唾痰,嗽也,若咳唾涎沫不已者,非咳病也,乃肺痿也
。
06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
鄙人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摆荡振振者,不治。
【按】
吸促之「促」字,当是「远」字;吸远之「远」字,当是「促」字,方合病义,必传写之?。
【注】
此承上文,言喘分三焦,有可治、不成治之辨也。喘,肺病也,肺主气,司呼吸,故
以呼吸气促,谓之也。若呼吸气均促,是病在呼吸,阻起落之气也,故知喘在中焦
也;呼之气促,吸之气长,病在呼,呼出心与肺,故知喘在上焦也;呼之气长,吸之
气短,病在吸,吸入肾与肝,故知喘鄙人焦也。喘之实者,谓邪气盛,则实也,中实
,则必腹满便,当下之,可治也。喘之虚者,谓正气夺则虚也,中虚,则必腹软便
滋,不胜下,难治也。若喘而呼吸摆荡,振振不克不及擎身者,则为形气不相保,勿论虚实不治也。曰吸而微数,数即促也,促即短也,远即长也。吸不言呼,略辞也,犹言
呼吸均短,呼短吸长,吸短呼长也。
07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
,非当时色脉,皆当病。
【注】
寸口者,统言摆布三部脉也。脉动法乎四时,命乎五藏,然必因其王时而动,则为平
脉也。假令肝旺于春,随当时,色当青,脉当弦,此不病之色脉也。若色反白,脉反
浮,此非当时,乃病之色脉也。四时准此。
【集注】
尤怡曰:王时,其时至而气王,乃脉乘之而动,其色亦应之。如肝王于春,脉弦而色
青,此其常也,推之四时,无不皆然。若色当青而反白,为非当时,而有是色,不特
肝病为然,即肺亦当病矣。
08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
后,甲半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暖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暖和,此
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暖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
,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注】
冬至之后,得甲子日夜半,少阳之气始生,天渐暖和,气之常也。若未得甲子,天即暖和,此为未至而至也。气未应至而先至者,是来气有余也。已得甲子,阳气渐盛,
天未暖和,此为至而不至也。气应至而不至者,是来气缺乏也。若天大寒不解,此为
至而不去也。气应去而不去者,是去气太过也。若天过温如盛夏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气应至而甚者,是至气太过也。太过者,其气淫,则薄其所不堪,乘其所胜也。不
及者,其气迫,则所胜妄行,;所生者受病,所不堪薄之也。此『内经』所谓谨候其
时,气可与期,余皆仿此。
09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克不及行,必短气
而极也。
【注】
脉浮虚风之候也,关前之寸脉浮者,病在表也;关后之尺脉浮者,病在里也。虚风在
表,故主腰痛背强不克不及行也。虚风在里,故主短气而极也。
10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注】
阴阳偕行,顺也;阴阳独行,逆也。厥,逆也,逆阳独行,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也。
【集注】
李?曰:厥阳即阳厥也。『内经』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此厥阳独行,有阳无阴之大概也。
高世曰:按此为有阳无阴,是为厥阳也。经曰: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帝曰:热
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和睦,胃和睦,则精气竭
,精气竭则不荣于四肢也,乃肾气日衰,阳气独胜,此以是为有阳无阴,而为厥阳独
行也。
11
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抟,血气入藏即死,入府即愈,
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
即愈。
【按】
「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实气相抟」之十八字,文理不顺,衍文也
。血气入藏之「血」字,当是「厥」字,始与卒厥相合,必传写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