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注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二)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按】
温温当是「」。
【注】
历节之证,诸肢节疼痛也。身材羸,即上条身材羸瘦,甚言其瘦之甚也。脚肿如脱
,即上条独足肿大,甚言其肿之甚也。头眩短气,阳气虚也。欲吐,寒邪盛也。
而不必乌头汤者,因无黄汗之湿胜也。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者,以壮阳气,散寒湿为急
也。故方中桂枝芍药倍于麻黄、防风,大加白、附子,其意专在温行阳气,次在散
寒湿也。多用生姜,因其欲吐;更佐知母、甘草者,以其剂过辛热,监制之也。
【集注】
李?曰:此历节病,由气血两虚而致者也。风湿相搏,四肢节节皆痛,即历节病也。
身材羸,邪胜正衰也。脚肿如脱,气绝于下也。头眩短气,气虚于上也。温温欲吐
,气逆于中也。此三焦气血两虚,故是汤主祛风湿而温气血。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五两知母四两防风
二两附子(炮)二枚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07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注】
趺阳胃脉也,谷气,胃气也,浮则为风外薄,滑则为胃实热,风热蒸于肌腠之间,故
汗自出。此发明黄汗,亦有因风热之义也。
08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缺乏,浮则为风,风血相抟,即疼痛如掣。
【注】
少阴心脉也,心主血,心脉浮而弱,弱则为血虚,浮则为风邪,风血相抟,而交争于
经络之间,故疼痛牵引如掣也。此发明历节亦有因血虚之义也。
【集注】
李?曰:风在血中,则栗悍劲切,无所不至,为风血相搏。盖血主荣养筋骨者也,若
风以燥之,则血愈耗而筋骨失其所养,故疼痛如掣。昔人曰:治风先养血,血生风自灭,此其治也。
09
盛人脉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成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注】
盛人脉盛,不该小;盛人气长,不该气短。令盛人脉小,短气,是形气脉息不合
也。审其证,自汗出,历节疼不成屈伸,询其由,得之于饮酒汗出当风也。此又发明
历节不止一端之义也。
【集注】
徐彬曰:盛人,肥人也。肥人湿多,脉得涩小,此痹像也。于是气为湿所搏而短,因
风作使而自汗,气血为邪所痹而疼痛不成屈伸。然肥人固多湿,何以脉骤涩小,岂非
酒湿困之乎?何以疼痛有加而汗出不已,岂非湿而挟风乎?脉证差别,因风则一,故
曰: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