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名茶-南京--雨花茶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江南美人地,金陵帝王都",公元229年,孙权在南京建都。后千余载,南京又数次成为京都,成为涵蕴富厚的汗青文化名城。诸葛亮叹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
也"。本日的这座"帝王之宅",山、水相映,景致秀美,更倍添当代多数市气味,中外游客到南京不雅光,必购的有两件怀念品:一是圆润可爱的雨花石,一是清雅暗香的雨花茶。
雨花茶因产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而得名,现在的雨花台辟有一千多亩葱郁碧绿的茶园,雨花茶以其清雅的茶名、奇特的品格在我国绿茶中一枝独秀,颇具魅力。
茶史追溯
"雨花茶"在我国茶名中实为稀有,但"雨花茶"的生产汗青却非常久长。南京在唐代就已种茶,不但在陆羽的《茶经》中有纪录,更有陆羽栖霞寺(南京)采茶的传说为证,本日的栖霞寺后山仍有试茶亭旧迹。至清代,南京种茶范畴已扩大到长江南北。新中国建立后,本地有关部分重新开始雨花茶的研制事情,并在1959年春创制乐成。以后,雨花茶又在各届名茶评选会中获奖。
茶诗为证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唐
皇甫冉
采茶非采绿,远远上层崖。布叶东风暖,盈筐白天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名茶观赏
"雨花茶"的品格特性是:其形状犹似松针,条索细紧圆直,锋苗挺秀、白毫隐露、色泽墨绿。汤色清亮豁亮、滋味鲜爽甘醇、香气清香幽雅、叶底嫩绿匀亮。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冲泡后,茶色碧绿而清亮,回味甘甜,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治喘、祛痰、除烦去腻等成果。1966年起脱销外洋,在日本、东南亚一带,人们将雨花茶看成贵重礼物赠予亲朋挚友。
雨花茶的定名有其特别的怀念意义。它翠绿挺秀,尤如松针,好像捐躯在雨花台的革命义士的铮铮铁骨,象征着革命先烈傲雪欺霜、万古长青的好汉形象,故定名为雨花茶。
茶导游
紫金山,云雾缭绕,树木碧绿。古籍纪录山上种有茶树,生产云雾茶,民间相传灵谷寺的高僧曾便宜上等香茶招待高朋。南京雨花茶于1958年春在位于紫金山的中山陵园办理局研制,1959年春创制乐成。中山陵园是雨花茶起源地,本日的中山陵园风物越发奇丽迷人,氛围越发清新。
中山陵园茶厂其前身为总理陵园莳植厂,1931年宋美龄为了粉饰中山陵园的周边情况和生长茶叶生产,在灵古寺、梅花山、美龄宫一带莳植了300余亩茶树,仿制杭州龙井,茶园厥后在抗战期间被破坏。解放后中山陵园茶园规复到百余亩,创造出"茶梅共生"的生态情况,使春茶具有特别的芳香。
小贴士
雨花石的传说
雨花石是驰名中外的南京特产,它是一种由石英、玉髓和燧石或卵白石混淆形成的贵重宝石,也称雨花玛瑙。传说在1400多年前的梁代,有位云光法师在此讲佛经,冲动了上天,落花如雨,花雨落地为石,故称雨花石。云光法师讲经处于是更名为雨花台。成语"天花乱坠"正由此传说而来。
据地矿学家考据,雨花石是在几万万年前,地球岩浆运动频仍,岩浆从地壳喷出,到处流淌,凝固后留下孔洞,涓涓细流沿孔洞渗进岩石内部,将此中的二氧化硅逐步分散出来,渐渐沉积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卵白石的混淆物。雨花石的颜色和斑纹,则是在渐渐分散、不时沉积成无色透明体二氧化硅历程中的混合物罢了。细致欣赏雨花石,此中藏有山水云彩、人物神仙、花鸟虫鱼,色彩美丽,变革万千。人们多爱将其置于水钵中,摆设于书斋、案头,不失为雅致之物。
土特产保举
雨花茶
盐水鸭
雨花石
板鸭
美食评点
咸鸭肫:是南京闻名特产之一。其形雅观,肉精密,具香、嫩、鲜、脆、不油腻之特点。食时清香爽口,咬劲大,越嚼越香,有开胃助消化的功效。既可在宴席上作冷盘,又是旅途中的消闲佳品。咸鸭肫煮食简朴,用净水浸泡回软,置冷水锅中煮沸,文火再煮一小时即可。
南京板鸭:素有"六朝风味,白门佳品"之誉,是南京闻名特产。相传南北朝时,侯景兵变,围台城,梁朝官兵为守城顾不上用饭。时值初秋,南京黎民便取白鸭洗净,加盐和佐料煮熟后,几十只鸭捆一捆,送到城上时,鸭子已又干又扁。士兵开捆煮食,香气扑鼻,都兴奋地说,这压板了的鸭子真好吃,爽性就叫板鸭吧。板鸭从选料、制作到煮食,都有一整套传统要领和要求。煮好后,晾凉切食,皮白肉红,余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