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 《脉经》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脉经》为西晋(公元265年~316年)王叔和编撰。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从前中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
《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八篇,将脉象归纳为浮、沉、迟、数等24种,按照形体区分,说明其所主病证,联合望、闻、问三诊加以研究。固然《脉经》是一部综合前代脉学成绩的著作,但由于它篇幅简洁、会合,便于学习,在中国医学生长史上,有着非常紧张的位置,在海内外影响极大。如唐代太医署就把它做为必修课程,日本古代医学教诲也把它看成必修课。
该书着成后,就连续传到中国西藏地域,对藏医学的相干学科起偏重大的影响。通过这里,中邦本学又传入印度,并辗转传入阿拉伯国度,对西欧脉学的生长也有所影响。如:古波斯(伊朗)由拉·阿·阿尔哈姆丹(1247~1318)编写的一部波斯文的医学百科全书《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十三世纪~十四世纪初)一书中,就有王叔和的名字,此中脉学方面的内容也与《脉经》相似。中世纪阿拉伯医圣阿维森纳(980~1037)的《医典》中有关脉学的内容,也多大同小异,可见《脉经》在海内外医学生长史上影响之深远。
现存版本较早的有天历三年广勤书堂刻本。厥后历明清诸代,直至当代,种种刻本、排印本等等,计有数十种之多。此中如清守山阁丛书籍较有影响,新中国建立后,有商着印书馆铅印本,人民卫生出书社、上海卫生出书社,上海科技出书社等影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