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金匮要略注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四)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集注】 沈明宗曰:此邪在皮肤而肿也。风入于卫,阳气虚滞,则四肢肿,经谓结阳者肿四肢,即皮水也。皮毛受民风虚而肿,所谓水气在皮肤中,邪正相搏,风虚内豉,故四肢聂聂而动,是因表虚也。盖三焦之气,同入膀胱,而行决渎,今水不可,则当使小便当而病得除。故防己、茯苓除湿而利水,以黄耆补卫而实表,表实则邪不克不及容,甘草安土而制水邪,桂枝以和荣卫,又行阳化气而实四末,俾风从外出,水从内泄矣。 防己茯苓汤方 防己三两黄耆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里水,越婢加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按】 里水之「里」字,当是「皮」字,岂有里水而用麻黄之理?阅者自知,是传写之?。 【注】 皮水表虚有汗者,防己茯苓汤固所宜也。若表实无汗有热者,则当用越婢加汤。无热者,则当用甘草麻黄汤发其汗,使水外从皮去也。 越婢加汤方于越婢汤中加四两甘草麻黄汤方甘草二两麻黄四两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按】 「厥而」二字,当是衍文。 【注】 水在皮肤,浸淫日久,必定腐溃而出水也,当以蒲灰散敷之,以燥水也。蒲灰散方(见消渴中)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按】 为气水之「气」字,当是「风」字,如果「气」字,则无发汗之理,且通篇并无气水之病。 【注】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水也,今脉不沉小而浮,浮者为风,非少阴水也。若无水虚胀者,为风水也,风水发其汗即已。风水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汗之,脉浮者,宜杏子汤汗之。 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炮)一枚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集解】 沈明宗曰:麻黄附子汤,今人置之不讲,余特举而明之。麻黄、附子通阳开窍,治水妙剂,今人惟用肾气汤、丸壅补其内,致阳气不宣,转补转壅,邪无出路,水肿日增,血而死者,不知凡几矣。 杏子汤方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炙)二两右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得汗止服。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材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收支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 【注】 此承黄汗互详其证,以明其治也。黄汗属湿,故身材肿;属风,故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者,谓面貌浮肿也。汗沾衣,色正黄如汁,谓汗出黏黄也。脉自沉者,谓从水得之也。究其得之之由,以汗收支冷水中浴,则凄怆之寒内入,遏郁汗液于肌腠,从土蒸化而出,故色黄也。宜黄耆、桂枝解肌邪,以固卫气;白芍、苦酒止汗液,以摄荣气,荣卫调和,其病已矣。 【集注】 程林曰:汗出则元府开,入水浴则凄怆之水寒,藏留于腠理皮肤之中,则身肿发热也。汗出沾衣如柏汁,则津液内竭,是以汗出而渴也。身肿虽状如风水,但风水之脉不沉,汗不黄,口不渴,为异耳! 李升玺曰:按汗出浴水,亦是偶举一端言之耳。约莫黄汗由脾、胃湿久生热,积热成黄,湿热交蒸而汗出矣。 魏荔彤曰:黄汗者,汗出之色黄而身不黄,与发黄之证差别也。 尤怡曰:黄汗之病,与风水相似。但风水脉浮,而黄汗脉沉;风水恶风,而黄汗不恶风为异。其汗沾衣,色正黄如汁,则黄汗之所独也。风水为民风外合水气,黄汗为水气外合热气,热被水遏,互郁交蒸,汗液则黄。用黄耆、桂枝、芍药三味,行阳以益阴,则荣气和而卫气周,盖欲使荣卫大行,而邪气毕达耳。 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方 黄耆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 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把稳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方解】 服后心烦者,以苦酒止汗太急也,盖汗出于心,急止之,则不得出,故心烦也。至六、七日乃解者,正复而邪自退也。 【集解】 魏荔彤曰:昔人称醋为苦酒,非尚有所谓苦酒也。琼浆醯,即人家所制社醋,即镇江红醋是也。又醋之劣者,即白酒醋,遍地皆是,总以社醋入药。 尤怡曰:苦酒阻者,欲行而未得遽行,久积药力乃自行耳。故曰:服至六、七日乃解。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冷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克不及食,身疼重,急躁,小便倒霉,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耆汤主之。 【按】 此承黄汗详申其证也。但文义未属,必是错简,不释。 桂枝加黄耆汤方 桂枝芍药各二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耆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按】 此条文义不属,不释。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可,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按】 此条必有脱简,不释。 问曰:病者苦水,面貌身材四肢皆肿,小便倒霉,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则为水,紧则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干系,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咽喉塞噎,?下急痛。医以为流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倒霉,水谷不化,面貌手足浮肿,又与葶苈圆下水,其时如小差,食饮过分,肿复如前,胸?苦痛,状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喘逆。当先打击冲气,令止,乃治,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按】 此条文义不属,不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