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族谱系统 >> 新闻公告 >>新闻管理 >> 内容详情
中医文化―唐代诗文中的眼外科手术
时间:1970-01-01 08:00  发布者:tianxiu  
唐代眼外科已到达相称高的程度,除金针拨白内障外,翼状胬肉割除、倒睫拔除术等已是常见的眼外科手术。唐代眼外科生长的缘故原由有二:一是经魏晋南北朝期间,在学风和熟悉上,突破了经学的束缚,医学重技能、重实用,医家对“毁伤”怙恃遗体的手术不再视为禁区,二是得益于交换和吸取,重要是吸取了印度医学。对付眼科之学,魏晋以后译自天竺(古代印度)的《龙树论》已盛传于唐代,宋以后该书亡佚,其佚文可见于《医心方》、《医方类聚》等书中。在《令媛方》、《外台秘要》等类书中也有些关于眼科疾病诊治的叙述,但敌手术的操纵记述不多,倒是在一些诗文中却有一些形貌和较具体的纪录。在墨客杜牧的《樊川文集》中,曾记有善于金针拨障术的两名大夫,还记载了他们对病变特性的掌握,敌手术顺应症的选择和操纵要领等。在赵的条记小说《因话录》中,曾记述宰相崔慎由,左眼生肉瘤,险些掩藏瞳孔,影响视力,厥后经大夫谭简乐成地做了切除手术的颠末。其时崔慎由正在浙西任廉察史,听说扬州有穆大夫善于治眼病,托淮南判官杨收延请。后收到复书,说“穆生性粗疏,恐不成信。有谭简者,专心精审,胜穆生远甚”,于是崔慎由便转请谭简前来治疗。谭大夫诊后即说,此病为转手之劳,但在治疗时要会合精力才干得到疗效。崔慎由答复说,在治疗时我连老婆也不报告。谭简提出,要选择好天的中午布置在一个寂静的房间做手术,又扣问崔的饮食怎样,崔答复固然饭量不大,但尚能吃饱,谭大夫很满足,并提脱手术当天应当在住宅的北楼施行,仅让一少年家仆在旁侍候,不让其他人知晓。谭大夫先让崔慎由饮酒为麻醉之用,之后用手术刀切除肉瘤,再用纱布拭血后敷以粉剂,手术完毕才报告崔的老婆。厥后崔慎由奉调到金陵,待到他升为宰相时,谭大夫已逝世了。这一病例在《新唐书・崔慎由传》也有纪录:“始,慎由苦目疾,不得视,医为治刮,适愈而召”;此可以作为印证。小说《因话录》对诊治历程的记述远较史书具体得多,可堪为一篇贵重的医学文献。此中提到,术前要问及病人的饮食环境,使用中午的日光为手术照明,以饮酒减轻疼痛,要求病人“安神不扰”,这些处置惩罚原则都极有科学原理。在被称为“盛世之韵”的唐诗中,常有佳句形貌金针拨白内障术。如杜甫有“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铨”,李商隐有“约眉怜翠羽,刮膜想金篦”等名句。在《全唐诗》中已有数首,正可以诗证史。现仅记二首如下:白居易:《眼病二首之二》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安稳去应难。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案上漫铺《龙树论》,合中虚捻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白居易暮年患白内障,除《眼病二首》外,另有《病眼花》、《除夜》等诗也记述病情,“合中虚捻决明丸”句,另一版本作“盒中虚贮决明丸”。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怎样为发蒙。唐代称金针拨白内障手术为金篦术,看来这一词汇更高雅简炼。刘禹锡用此诗赠来自印度的眼科医僧,也可见其时中外医学交换环境。值得提及的是,金针拨白内障技能在唐代以后并没有得到遍及遍及,而是不停如缕地传薪至今,此中重要是在玄门医学和释教医学中承传,这在厥后的文献中也有纪录。比方在元代郭翼的《雪履斋条记》中,纪录宋代显仁皇后韦氏两目失明,募医疗者莫能见效。有羽士应募,用金针拨白内障术,使“左翳脱然复明”。在清代昭的《啸亭杂录》中,纪录高邮医人曾某用金针拨白内障术,使著《十七史商讨》的大学者王鸣盛双目复明。此事史学家赵翼也曾作诗盛赞其事。在户生甫的《东湖集》中,记述楞严寺僧人吴环照为杨翼皇施针拨术时,器重选择治疗机遇,初诊时吴诊察后说:“目翳尚嫩,未可治也。归食发物,使其障厚,视日如昏夜,乃可奏功。请俟期年后!”患者便等候,直到“至期,则已盲矣。环乃施其术:投针于好坏之间,四周转绞,尽去其膜,又投针于黑之中、瞳之外,转绞如前,游刃有余,而患者亦不甚苦。毕,以绢单衣包之,付药数剂,曰:‘慎勿见风,俟三日,治可矣’。归程过慎,加以一领(多穿了一件衣服),三日后发红,再叩之,曰:‘有微火耳。’又服一二剂,遂愈,明朗仍旧。”这一记堪称一个完备的医案,也是一个传神的手术记载,其翔实水平,不逊于清初拨障大家黄庭镜在《目经大成》中的医案。此类条记,足可供专科大夫临床操纵时的参考。